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四节气——清明

(2013-04-03 14:11:55)
标签:

习俗

身体

二十四节气

清明

民俗

文化

分类: “百家”文章精粹

http://wx.img.pp.cc/20130401/s_c8ed8c51901cd3fa9f1503237344d746.jpg

清明起源

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http://wx.img.pp.cc/20130401/s_623b5bd4dc1f80fd38747ceeda692352.jpg

 

蹴鞠

 

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 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http://wx.img.pp.cc/20130401/s_11ce1a263161280f931a90dcfaf40cfb.jpg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http://wx.img.pp.cc/20130401/s_bc563c92b7f0521736765cfb941b87b0.jpg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养生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农忙开始了,直至农历十月场光地净,农民才能闲下来。所以,又有“早清明 ,晚十月一”之说,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即鬼节)之一。就是说,清明祭祀烧纸钱一定要早于清明节这一天烧,而十月一烧纸钱要晚于十一这一天烧。

http://wx.img.pp.cc/20130401/s_300daf41b3076aa4f0e69108fb732934.jpg

这里有个迷信的说法:清明节后人们开始忙于农田里的事了,鬼魂们不能打搅人们,阎王就把他们统统都收进鬼城,不许乱跑。人们为了能让自己亲人的鬼魂收到自己所少的纸钱,就提前烧纸;而十月一是人们所种的庄稼皆已收割完毕,阎王就把所收的鬼魂们就放了出来,各自回家。这个时候,人们就晚一些给自己亲人的鬼魂烧纸钱,好让它们能收到自己所烧的纸钱。

这都是迷信传说,不可信。最主要的是清明节后,由于气候转暖,人们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而忙碌了,再次缅怀一下亲人,趁春天大好时光赶快投入工作。这才是人们的真正目的。

不过,还是要注意身体,“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工作的本钱”。一般,清明节前后多风雨,最容易导致气温的变化,温差很大变化,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有上火呀、头晕头痛、感冒呀,有些人由于穿衣单薄,感寒引起各种疼痛病发生,如颈椎痛、肩痛,腰椎痛等。为了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中早就总结出来了“春捂秋冻”的生活应对方式;所以,出门不要穿衣太少,防止疾病发生。若已发生这些疾病了,不妨咱们试一试生活小秘方:

http://wx.img.pp.cc/20130401/s_95ee58f180e6a1509bd0570f9990ff29.jpg

 

1. 上火了鲜蒲公英一把熬水,或开水绰一下少加食盐凉拌食用;

2. 上火头晕芹菜连根带叶开水绰一下少加点食盐凉拌食用亦可;亦适合高血压头晕,可加柳芽、蒲公英;

3. 头晕孵化小鸡的毛蛋,加水煮食即可;

4. 感冒头痛、发热柳芽适量蒲公英一把葱根三根生姜一块煮水服;

5. 颈椎疼、肩痛、腰痛羌活葛根防风柳叶蒲公英杨树脑煎水服。

http://wx.img.pp.cc/20130401/s_892ccb77acb5fd918f58b24639c7f15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