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之道法自然
标签:
少儿道法自然教育模式《道德经》天性杂谈 |
分类: “百家”文章精粹 |
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都在谈论孩子,有的说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了很多课外的特长,很是羡慕,也很为自己的孩子着急,害怕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无法和其他孩子竞争,于是也忍不住也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兴趣班,比如,学习弹钢琴,学习弹古筝琵琶等,于是上课之余,家长就经常带着孩子游走于各种兴趣班之间。
结果呢?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强行占用,自主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从此,在孩子脸上很难再看到开心灿烂的笑容。为此,作为家长,当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内心又非常的矛盾——不报班吧,害怕孩子将来缺乏竞争力(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报班吧,又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
其实,关于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家长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派意见。一派认为,什么也不学,爱谁谁,这是属于放养式教育模式;另一派则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能力强,吸收能力强,所谓一张白纸更容易作画,所以要从小抓紧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占满,并且严格规范孩子的举止行为及日常活动,这是典型的圈养式教育模式。
两派意见各不相让,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每一派都可以找出成功的案例,当然也可以找出失败的教训。比如,乔布斯就是典型的放养型,并且成就辉煌的事业。再比如,最近两年的虎妈、狼爸等施行圈养型教育模式,也都把孩子培养的很好,这是圈养型成功之路。
那到底是应该放养,还是圈养呢?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家长的心里,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的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早有阐述。《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说:道法自然。所谓道,就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会沿着自身的本来的样子而运行,所谓自然而然,顺其自然。
那么,对于孩子的培养,又有哪些启示呢?就是说,孩子的成长是有其自身的轨迹的,规律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就不是一张白纸,是有一个自身的运行轨迹和规律的,是带着上天赐予他的能力而来到这个大千世界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天性。而每个孩子的天性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天性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这就好比是一颗种子,从小就种在了孩子的心里,而作为家长应该尽量的提供这颗种子所需要的外部土壤及环境,顺应这颗种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乃至开花结果。
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天性,而它是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简单的说,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关于天性,绝不是培养出来,而是被发现出来的。作为家长,要从小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和爱好,从而发现孩子的天性。第二,然后再此基础之上加以引导和强化。第三,最大限度的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与机会。如果,我们可以做好以上这三个步骤,那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道法自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