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文化——中国兵家人物系列之(二)
(2011-03-28 13:38:30)
标签:
吴起中国《武经七书》阴晋之战《资治通鉴》杂谈 |
本文作者:兵家文化研究学者——朱钧
上一篇文章我们有提到了兵家的鼻祖姜子牙,大家也知道了他的厉害。当然还有很多兵家人物,他们在历史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吴起就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说他特别是因为他在一生中做了一次重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一个从儒到兵的过程,通俗地说他曾崇拜儒学,最后却成为一代兵家大腕。
我们前面说过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系列兵书集《武经七书》,其中有一本《吴子》,它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吴起。
吴起有两大特点。一是他曾是儒家学说的追随着,还真不是兵家出身;另一个是他杀妻求将,这事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按现代道德标准来讲也惹了很多的非议。
我们先说说吴起从儒的事。他是(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我们一下子给了他这样多的称谓,也是对他在历史上地位的肯定。可谁能想到这位大兵家曾是一位热衷学儒的人。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所以吴起在他的前半生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儒家弟子。但他在儒学上没什么成就,而在兵家上的成就却很显著。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武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也真是在历史上罕见。
还有就是吴起杀妻求将的事。这事可不是我杜撰的。《资治通鉴》记载,“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吴起为了当将领而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吴起这种行径自然引起很多人的非议。有人对鲁侯说:“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吴起被人们指责为“残忍薄行人”。吴起后来也恐怕鲁侯怪罪他,听说魏文侯善用人,便跑到魏国来谋求发展。这事表面上看全是吴起的事,而实际上也是当时鲁国没有能人,却在大敌当前之时,怀疑吴起。吴起真是被逼上梁山,他临危受命,按现在的话讲也是爱国之举。当然也因为此事,吴起的贡献虽然很大,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但他却无法超越孙子。
不过吴起在用兵与带兵上确实能力超群。他在魏时,率军攻打秦国,攻克五座城邑。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在治军上,他真正做到了“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
吴起的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