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可口可乐如何被9个哥伦布考验(精彩节选)
(2008-12-20 11:09:58)
标签:
管理e言堂可口可乐劳动者维权劳动法劳务派遣财经 |
分类: 三人一席谈精粹 |
1.“九个哥伦布”考验可口可乐的内功
孙虹钢:几句话概括一下,你认为这次发生的事是一个什么问题?
董一鸣:我认为是一个民族感情的问题,首先可口可乐在大众的形象里,毕竟是一个大众消费品,是一个快速消费品公司,所以它的影响面非常广,伤害了很多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它的这种回应的迅速我不认为是一个坏事,因为是公关手段,所有公关公司必须得非常迅速地应对。
第三点,我觉得这些学生,刚才您说是在网上,据我所了解他们是在中央民族大学某一个教室里发布了这么一个调查报告,学生们稍微有一点小题大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看看张老师有什么看法。
张劲东:说到可口可乐,就像您刚才说的第二点,公司在做这个回应的时候,可能很多网民觉得有点无视公众智慧,当然你很快,很旗帜鲜明,但是给别人感觉是不由分说,声势夺人。作为网民来说,现在网民都是这样的,很年轻,很气盛,你气盛我更气盛。作为危机公关来说得小心点,有事不怕事,没事别惹事。所谓学生小题大作也好,确实是发现了新大陆也好,原本咱们民间故事谈起来就是九个“哥伦布”发现了一块大陆,可能这不是新大陆。
可口可乐处理的时候,我觉得它可能唯一错在哪儿呢,如果大家都是黑乌鸦,没关系,你千万别说你是白的,有人可能听这个不顺耳,有的企业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多少少都存在,因为政策和对策这之间本来就在博弈,只不过看你使用的谋略和掌握的分寸,真正面对外面的时候,第一要快速,第二还得有智慧。另外夹着尾巴面对网民,这是作为处理现在类似我们说有了网络之后所有的人、大企业面对的是镁光灯,所有人都被照耀在镁光灯下,这个灯亮了以后,谁说什么要好自为之。
孙虹钢:关键是一个现实,(品牌)本身有百年历史,也培养了我们二三十年(的一个)产品,这样一个公司,在适应时代进步方面,是不是有一些落伍?或者说它的策略上。咱们都知道,这样的公司,恐怕它的这些公关活动都是由一些第三方机构代理的,也许它自己仍然保持着与时俱进,但是它请的代理机构水平是不是差一点?
张劲东:现在确实缺少这种意识,硬的方面大家都精打细做,非常讲究,但是软的方面,可能不是这样,一些大的公司,大的企业,如果真的有气质,有个性,成为伟大公司的,应该在软的架构方面非常硬的,在硬的方面非常软。从这个角度来说才能长远生存。但在以前科学的管理体系下,硬的就是硬的,软的就是软的,甚至软的不到家。
孙虹钢:这个讲到了我们太极里面的阴阳平衡。以您在海外多年的经历,比如新加坡,他们一般遇到这种危机怎么处理?
张劲东:这样的情况,一般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再加上工会组织,通常有一个管道正常出来,除非是极端到一定程度解决不了,政府会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比如在新加坡,这种事情万一出来的话,在真正引爆之前,基本上该解决的解决了。
董一鸣:对,刚才张老师说的特别好,我觉得可口可乐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它的公关好几百年的历史,按理说它的硬件应该是比较软的,相对来讲,而且在全世界都处理过这么多危机,比如有人过来说我这个瓶子里面苍蝇喝出来了,我要告你,经常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攻击,我们说它这个防火墙经常受到攻击。但是这个事情出来以后我个人感到奇怪,危机公关是说发生危机以后的公关,但是从国际性大企业来讲,原则来讲他们都是在危机出来之前会被化解掉。据说可口可乐这件事情,国家的总工会也开始密切关注了,因为涉及到员工是不是同工同酬的问题。究竟是公关出了哪个环节上的漏洞,还是说在中国太放松了,觉得我的品牌非常好了,不用再去管这几个学生在我这儿调查。因为这几个学生的调查我觉得还是有所表现的,访问了八十多个工人,这些学生跟大家伙聊天,我相信不会熟视无睹吧,难道这些企业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吗?
2.行业通行规则VS非法用工
孙虹钢:关于劳务派遣咱们有什么具体的规定?
董一鸣:有。新的《劳动合同法》其实专门有一节,是从57条一直到67条,都在讲这个劳务派遣的事情。非法用工不非法用工,我们在这儿也没有办法做判断,因为我没有看到这些工人的劳动合同,真实的数据我们不知道。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概念,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可以是不同的。用人单位可以是劳动派遣公司,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不得签小于两年的劳动合同。签完了之后,需要再和用工单位签一份劳务派遣协议。我把这些人派到你这儿工作,什么岗位,多少人,然后用工期限是多少,被派遣单位,也就是这个用工单位再来用这些人。所以说这个劳动关系是和用人单位发生的。
孙虹钢:就是说有派遣行为是正常的,比如您是可口可乐,我是员工,劲东兄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我跟他签协议,我算他的员工,我是他的人,( 张近东 他)给我发工资,至少签两年,(张近东)他只不过派我去你(可口可乐)那个地方干活,我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在你(可口可乐)那个地方而已,但我是(张近东)他的人。这个行为本身是正当的。
董一鸣:正当的,而且是法律许可的。
孙虹钢:为什么学生说这个违法?
董一鸣:违法的是《劳动合同法》其中的一条,是同工不同酬,非法用工这一块我没有看到依据,可能个别人会有漏签的情况,忘了或者怎么样。调查报告讲很多工人已经是工作了两年以上,有些人甚至工作了十年,每年续签速度或者质量是怎么样的我们也看不到,非法用工需要劳动部门来看。同工同酬的角度他们提了几点,所有劳务派遣工人吃饭是五块钱的标准,但可口可乐的员工是一天十六块五,他们觉得不合理。另外,这些人加班,一个月是一百五十个小时。同时加班费可能有被苛扣的情况,大部分是农民工。可口可乐的回应是他们没有拖欠员工的工资,但可能在暗指劳务派遣公司有苛扣的情况。
张劲东:老实讲在新加坡不存在这个问题,是因为没有公共食堂。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普通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在楼下自己吃饭,你要三菜一汤可能就是三四块钱就搞定了,可能四五块钱就吃的很好。
孙虹钢:够贵的,新加坡币,五块钱相当于二十五人民币,比中央台的盒饭贵多了。(笑)
张劲东:关键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上班族到银行区、金融街也一样,大家到看起来好像并不是特别蓬荜生辉的店,要一个菜饭或者是一碗面,就搞定了,根本就不需要这些。基本上都是这样规定的,有差异的是对外劳,但是咱们现在不存在外劳的问题,新加坡的外劳特别值得借鉴,比如好几十万的女佣,菲律宾的女佣,拿工作准证进来的时候,在公司这个地点上班,你说我那儿还有一个拍卖场,下午在这儿,上午在那儿,不行,公司地址写到哪儿就是哪儿,你到其他地方就是违法的。当然也有法外有情的情况,比如警告,罚款甚至坐牢都有可能,非常明确,告诉你怎么做。
张劲东:制度化管理,制度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提高了犯罪成本,作为企业来说,我违规,我违章,弄点这个,小小的事情不值当的,稍微一查你,各种数据你要提供,而且政府查你的时候,所有数据一调系统全出来,有多少做生意的人经得起这么查,不是做什么坏事,时间也耽误不起,绯闻到处传,尤其是上市公司,甭多了,查一个半天,就够呛,不值当的。现在犯罪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你随时都在镁光灯下,所以别老小动作太多。同时你出来的言语,给别人一种傲视他人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攻击。
3. 职场要义:不怕被利用,就怕没有用
孙虹钢:我们企业在现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泛传播化的环境下,我们企业要从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给一些建议?
董一鸣:我如果是可口可乐的话,要想改变形象,让这九个学生,毕业以后到我这里来,这是好招,提升形象。
张劲东:把“卧底”全招安了。(笑)
董一鸣: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董一鸣:你们二位都是资深媒体人,我有一个问题,因为可口可乐是美国公司,我也一直都在美国公司工作,是不是这种应对习惯和中国媒体不同。比如美国人遇到正面的挑衅,可能会正面跳出来进行攻击。但对于国内,或者亚洲的,我们受的是其他儒家这些文化,太极的这种思想,我们是会想怎么先把它化解,而不是硬生生地一上来,你先出一个声明,我立即出一个更生硬的声明,是不是和东西方媒体的习惯有关?
张劲东:新加坡处理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其实经常是安抚民心,但实际上它一点都不软,等大家觉得逻辑是对的,态度是对的,剩下来可能有更严格,更严密的一套方法出台,甚至比以前事件本身的管理措施还要极端。一二三四列出了证据,列出了根据,通过这个事件找到了另外一个治理和疏导的方法,比以前更加规范。所以政府在这方面是受益者,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是受益者。而不是像现在,可能无序对无序,有序对有序,有序对无序,无序对有序。大家全是混乱的,我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着,反正你来了我挡就是了,在没有形成一个鲜明有效应对的方法和机制的时候,其实最好就是小心。
另外一方,从民众来讲,虽然有话语权,有网络工具,最重要还是一个心态,等过一段时间,我们刚才说那九个“小哥伦布”怎么想的问题,其实心态很重要,他们十六块五,我六块五,谁定义的十六块五,我六块五,六块五就是标签,比如说总经理六块五,就是不公平。不怕被利用,就怕没有用;有些没工作的人,不要说六块五,就算没钱,我也去那儿工作,什么原因呢,就是心态。
孙虹钢:心态和思维决定一切。最后我们给可口可乐提一个建议,可口可乐你是做什么的?做水的是吧,建议你们的公关公司和你们的高层去看一看我们中国一部超级智慧的书,叫做《道德经》,里面有四个,“上善若水”。
张劲东:水利万物而不争。
孙虹钢:今天我们的《管理e言堂》就先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