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对许老师的支持,以下文章均由许老师口述,由蜀山秋代笔
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草案,这一经济草案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有力基础。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部与每个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紧密相关的法律,甚至是一部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与命运的法律。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具有战略性资源产品过度开采,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而且也直接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对我国经济后续持久发展产生不小的阻力。该项经济法案的颁布,是对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政策趋势的一次调整。
该法要义从“减量化”、“资源化”,“重复再利用”三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减少过度消耗。中国在创造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量是异常惊人的,创造每单位GDP的能耗量是世界平均值的3至4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中国可以说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循环经济法”,更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大力推进全民的循环经济意识。虽然从我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效率已显著提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来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相比1980年下降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但是从国别之间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我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20%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为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可以说在与世界先进水平巨大的现实差距面前,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广泛实践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按照太极思维去分析可以看出,过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一种外向型的扩张的“阳性”冲动,在“出口创汇”思想的引导下,许多涉及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产品大量出口到国外。例如,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几千万吨煤炭,他们把这些从中国进口的资源贮备起来,深埋入地下,作为本国后续发展的资源储备。想一想日本这样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其战略是何等高明和富有远见?反观我国,这种无节制的盲目过度开发,逐渐超过了现有资源承载的极限。再看看今年年初的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频频告急,无不对这种扩张性的资源开采起到有力警示的作用。此外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资源环境遭到不同程度恶化和破坏的新闻事例也是在各种媒体报道中随处可见。
正所谓阴阳消长,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过去对资源环境过度“加压”的无节制性扩张应该有所止步,有所抑制和收敛,从而将外在的资源性开采着力转化为内在的资源性保障,在鼓励开发与约束浪费两方面,最大限度达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阴阳内外平衡。唯有如此,才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持久稳定发展的坚强保障。只靠一部法律的出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太现实,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断完善法律规则的思路,一种规范资源利用行为的意识,这才是本法颁布的最具现实的重大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