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许文胜团队
许文胜团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023
  • 关注人气:1,0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成之道》连载——(7) (独家)

(2007-06-07 15:25:05)
 
 核心

    洛书的图式结构为“九宫数”结构,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一下:

这个图形上部的中间位置,就如同我们的头部戴的帽子,其图形是九个白圈,即“戴九”;

这个图形下部的中间位置,就如同我们的脚上穿的鞋子,其图形是一个白圈,即“履一”;

这个图形左部位置是三个白圈,右部位置是七个白圈,即“左三右七”;

这个图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两个位置,就如同我们的肩膀一样,其图形是两个黑圈和四个黑圈,即“二四为肩”;

这个图形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两个位置,就如同我们的足部一样,其图形是六个黑圈和八个黑圈,即“六八为足”;

这个图形的正中间位置,是五个白圈,即“以五居中”。

解析

数理应用

前面揭示了河图神秘的数理模型,下面我们再看看洛书这方面的奇妙结构。

我们先看白色圆圈,也就是奇数,即一、三、七、九,如图:

                 

这是占据主要地位的,其位置是“东、南、西、北”的正向,代表了“天”,也代表了“阳性能量”。

再来看黑色圆点,也就是偶数,即二、四、六、八,如图:

                     

最后看中间的那个“五”,即,

这是作为五行生数的首脑始祖,代表了“土”,也代表了“阴阳交融的平衡能量”,可谓“位居中宫,寄旺四隅”。

洛书同样给我们展示了完美的等和关系,大家可以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这个图形中,我们不论横向、纵向甚至斜向,其三数相加的总和都是15。即:

6+1+4=15    

 

4+9+2=15     

 

3+5+7=15    

 

4+3+8=15     

 

 

2+9+4=15     

 

 

4+5+6=15     

 

 

2+5+8=15     

 

 

地理学应用

  洛书深刻的阐述了地球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特性,并且为中国古地图的创制提供了正确而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在的地图,人们一般都熟知的图示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现代地图其实是西方学者后来所统一设立的,而在这之前,世界各大古国多通用的地图都是类似中国的古地图,其方向都是与现代地图相反的。

 

那么,哪种地图指示更为确切呢?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大家想想,作为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的北半球,我们相对地球整体而言,前面就应该是南半球的方向,这与天文学上观测星体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相对来说应该是“面南背北”的,进而就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其正确性可见一斑,洛书则非常鲜明的揭示了这无可厚非的道理。

当然,我们所谓的“上南下北”或是“上北下南”的概念,都只是标注在图上的方位,是相对的概念,是可以变换的,这种划分只是为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便捷和准确。而对于我们现实中的实际地理位置来说,“东、西、南、北”的方向是绝对的,是永远不变的。比如就世界而言,欧美是在西方,亚洲是在东方,大洋洲是在南方;再如就中国而言,西藏是在西方,海南是在南方,北京是在北方,山东是在东方……

军事学应用

洛书对于兵法的兴起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奠基作用,被称为“军事的天书”。

中国兵法历来兴盛,最早可追溯到黃帝与蚩尤的战争。

在远古时代,黄帝讨伐蚩尤,失利不胜;机缘巧合,黄帝得九天玄女授兵法“六壬”和“遁甲”后取胜而统一中国。

这里的“六壬”不是正统的“大六壬”术,而是“大六壬金口决”,又名“孙膑阴兵法”;“遁甲”即“奇门遁甲”,也就是诸葛亮运用的最为成功的兵法;可以说,“六壬”和“遁甲”,皆源于洛书。

后世的军事著作或兵家阵法,如《吴子兵法》、《六韬》、《三略》、《三十六计》,又如“七星阵”、“九宫阵”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洛书的直接指导或者核心借鉴。

奇门遁甲,来源于军事上的兵布阵,即以洛书为基础的“九宫八卦阵”。

在“以空间为重要特征与主要内容”的九宫八卦为基础,再加上“以时间为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干支系统,就形成了融时空为一体的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是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乙、丙、丁”为“三奇”,“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再将“三奇六仪”置于“九宫”并以“甲”统率进行演算的方法。

这其中的“九宫”就是以“洛书”为基础的,具体为: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三奇”、“六仪”、“九宫”的设置,再利用“八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的能量分布性质加以完善,从而形成完美的军事阵法。

此阵法的优势在于:首先,每个方向和方位的兵力根据情况不同数量不一,但是其局部整体布置却都相等,即四条边的三个数字相加的和都是15(在实际的人数构成中,肯定是15的倍数,如150,1500,15000,……),这样整体阵法就没有相对薄弱的环节,对手无论从哪个角度攻击,都会面对同等的兵力。

然后,此阵法这种从一到九的布阵格局,好似一个魔幻的方阵,九个部队不停的更换方位,使得对手摸不着头脑,更加找不到我方的主帅,而我方则可以在对手不知所以的时候,随时抓住有利的时机和方位,给予致命的打击,真可谓无懈可击。

政治学应用

作为古代治理国家根本方略的《洪范九畴》,其内容与洛书息息相关,不论是说大禹依据洛书创立了“洪范九畴”,亦或是说洛书即《洪范九畴》,都反映出洛书和《洪范九畴》的密切关系。

《尚书·洪范篇》中记述了周武王向箕子询问治国之道,箕子便向武王讲述了大禹的《洪范九畴》,这个《洪范九畴》就是大禹参悟洛书而得出的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讲的是执政者的五项基本素质与条件,治理国家在八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以及历法、礼仪、祭祀、占卜等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初一曰五行,意思是说“第一是五行”。

次二曰敬用五事,意思是说“第二是认真做好五事”。

次三曰农用八政,意思是说“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种政务”。

次四曰协用五纪,意思是说“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

次五曰建用皇极,意思是说“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

次六曰乂用三德,意思是说“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

次七曰明用稽疑,意思是说“第七是尊用以卜考疑的方法”。

次八曰念用庶征,意思是说“第八是经常注意使用各种征兆”。

次九曰向用五福,意思是说“第九是凭五福鼓励臣民”。

威用六极,意思是说“凭六极警戒臣民”。

客观地说,这些方针和做法,之于现在都是治国安邦非常棒的优秀策略。

这些方略在国家形态的原始时期相当全面地规划出治国的大政方针,后来历代的治国方略尽管不断更新内容,但是在治理国家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则大抵沿袭着《洪范九畴》的基本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