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们都是幸存者:赴青海玉树“414”灾区纪实录(四)

标签:
转载 |
分类: 灾后心理援助 |
我们都是幸存者:赴青海玉树“414”灾区纪实录(四)
邓明昱 博士 (Dr. Mingyu Deng)
到达西宁,柳暗花明
16日中午飞抵西宁,青海省精神卫生中心的杜欣柏院长和该院临床心理科的马永霞心理师来机场迎接。一聊天,才发现与杜院长还是同乡—重庆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马上用四川话聊了起来,顿时倍感亲切。人生五十年来,我是第一次到青海,也是第一次到青藏高原。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但远处的山全是光秃秃的,怎么没有植被呀!
我们住在市中心的三榆酒店。晚上,刘志宏、韦元助、葛曼都到齐了。我们在酒店开了一个预备工作会议。青海乐平心理卫生咨询中心的主任祁乐平也赶来了,她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灾区心理救援和灾后心理卫生服务的现况。她,也是我留的最后的伏笔。
乐平今年35岁,是一位蒙古族姑娘,很干练。她的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藏族。她的蒙古名字是金曦美格,信仰藏传佛教。她是当地第一时间进入玉树并多次往返坚持到现在的心理专业人员,她的团队已经为灾民尤其是对孤儿(学生)开展了许多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
据乐平介绍,这次玉树地震正赶藏族农历初一,是朝拜的日子,所以僧人的伤亡比较大。其次就是玉树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和福利院的孩子们,地震的时候孩子(学生)们都在吃早饭。目前,玉树有86%的学生已经安置到西宁市和海南州等,除部分伤病员住院外,大都分布在各个学校里。乐平强调,藏族地区心理援助的最主要问题是信仰的交流,当地藏民的精神寄托是活佛,由于信仰的缘故,他们第一要救的是孩子,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被其他民族领养。乐平的一个担心是由于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孩子们的二次“伤害”!因此,这次心理援助的关键是尊重民族文化,培训当地教师和志愿者是当务之急!
乐平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成员,其家族成员分布在青海的一些重要部门。她的顶头上司,中国民主建国会青海省委员会主委高云龙,是青海省副省长。所以,她可以和我们一起去玉树。从今天起,她就正式成为我的学生了。我回美国后,将为她办理2010年秋季的“美国东西方健康科学学院咨询心理学研究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手续,并提请学校免收学费,由我亲自带她。
乐平说,她小时候阿卡(喇嘛)就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个师傅(藏传佛教对嫡亲老师的尊称),在认识我以前,她已经有了两个师傅,都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一个在国外、一个在青海塔尔寺。我就是她的第三个师傅,这是佛祖赐给她的。对这位蒙族姑娘的虔诚,我十分感动。也暗暗表示,一定要让她拿到美国咨询心理学的硕士学位。
至此,我们6个人的志愿者队伍(包括乐平)已经形成,明天就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