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心理辅导—协助儿童自我表达

(2010-05-02 14:21:02)
标签:

育儿

心理辅导

灾难

墙报

画作

地震灾区

杂谈

分类: 灾后心理援助

灾后心理辅导协助儿童自我表达

 

邓明昱  王友平 李青莲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

 

 

地震灾后,心理辅导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呢?协助儿童进行自我表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介绍两种协助儿童自我表达的方式——绘画和谈话。

 

一、用绘画的方式

 

让孩子可以选择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把问题设计成绘画的主题,让孩子自由选择采用具体或抽象的方式来画。画完图之后,宜采用开放讨论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整个活动过程,这样可以帮助整理其经验并表达情感。试着去读懂孩子的图,把它视为一种沟通的方式。

 

您可以怎么做?

 

1、用图画写成日记。画下与事件有关的人物、地点、活动等。将所画、所写的集结成册,也不妨尝试用计算机绘图方式。

 

2、共同制成墙报画成为一个“故事集”。让孩子们以目前生活中正在进行的事情为内容来画这张墙报。每一天都可以去看、去增加一些内容。鼓励孩子说出画的是什么。当完成时可将它当成是一个大家共同克服困难的示范,加以讨论并庆祝,还可以做成照片、投影片来展示、呈现。

 

3、剪贴画创作(将各种材料加以组合运用)。让孩子们利用剪贴照片、杂志、图画、文章、布片等来创作。告诉孩子如果从杂志之类找不到他们要的,可以直接用画的或在剪下的图片文字上加工。这种创作法相当有效,而且对孩子也很有安全感,不必担心自己画得不够好。

 

特别提醒您!

 

1、要一再地跟孩子确认“没有所谓正确的画法”。在介绍任何一种绘画方式时,要清楚地说明目的在于画一幅“会表达”的画,而不是一幅漂亮的画。对孩子强调他们所做的不会被打分数或被批评,也不一定要向他人展示。当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时,不要勉强他将作品展示出来。如果孩子不想要保存画作,也可以允许他们丢弃自己的作品。

 

2、允许使用各种不同的素材(蜡笔、彩色笔、铅笔等),但不宜使用水彩,因为对一个受创的孩子而言,他们经历的灾难是难以控制的,而水彩是一种过于松散的媒介。

 

3、在绘画的过程中,最好有一个以上的大人陪同,但应尽可能地不要控制及介入绘画运作的过程。

 

4、颜色、形状等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甚至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孩子而言,都有其不同的意涵。

 

5、若有必要更深一层地去探索孩子画作的意义时,可以寻求专家的协助。

 

二、用谈话的方式

 

1、说故事—协助孩子藉由布偶、玩偶或比喻的方式说出或演出故事。也可以利用看图说故事方式来叙述灾难事件的发生经过。

 

2、开放讨论—对孩子提出一个主题,可以是一般性的或特定性的主题。可征求自愿者来参与讨论,可以多多利用照片、图画等来促进讨论。若得到大家的同意,可以把讨论的过程录像下来,再播放给大家看。

3、角色扮演—可以创作一出短剧、利用游戏或角色扮演方式重现有关灾难之情景。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提供或共同制作道具、服装,包含灾难时期救灾人员的制服等。可以先告诉孩子灾变发生的经过,让他们在讨论或演出时比较熟悉这些情节,而不会有威胁感。

 

您可以怎么问?

 

1、当灾难发生时,你在那里? 当时你正在做些什么?当时你的家人在那里? 当时你的朋友在那里? 当时你正在想些什么?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感觉到什么?你听到了些什么?出现了什么声音?你闻到了些什么?

 

2、在灾难发生后,你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改变了?(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你的反应如何? 你“失去”了些什么?(包括被丢掉、受损、被偷等)你自己或你所认识的人,有人受伤吗? 你周遭的家人或朋友(包括宠物)怎么了?在灾难发生后,你做了些什么梦? 在灾难发生后,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你现在再想到这次灾难时会觉得怎么样?是什么让你感觉舒服些? 你所认识的人当中,有人在这场灾难中死去吗? 你是怎么度过之前那段痛苦的日子的? 如果它再度发生的话,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作法? 你是怎么帮助其它人的?下次你又将怎么做呢?

 

特别提醒您!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因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引发孩子较多语言表达。避免在提问时只能回答“是、不是”、“有、没有”就结束的问题。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但是允许某些语言能力较不好、害羞、不习惯表达自己的孩子不发表意见,多多鼓励同侪间的相互支持。

 

接纳孩子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可以使他们安心。请记住您的角色是促进及引导,不要去控制整个讨论的内容,这样对孩子最有帮助。

 

好好地听孩子讲完之后,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试着提出一些温和的建议。譬如说:“除了那种想法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之外,会不会也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呢?”,这类开放式的问题可以逐渐地帮忙孩子整理、反思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对他们未来的调适和心理建设将有所帮助。

 

IACMSP灾后心理援助协调中心

 

—2008年5月16日整理(发往四川“512”地震灾区)

2010年4月15日修订(发往青海玉树“414”地震灾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