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女大学生怀孕与中美性教育的反思


标签:
女大学生怀孕性教育美国心理与性校园 |
分类: 性学、性教育与性文化 |
视频:女大学生怀孕与中美性教育的反思
主讲嘉宾:邓明昱 博士 (美国华人性学家、心理学家)
【核心提示:如今,在校大学生同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再偷尝禁果之后,一不小心有了爱情的结晶,却成了件头疼事。有案例说,西南某学院两名大学生因早恋导致怀孕而被学校开除,两名学生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将母校西南某学院告上法庭。此事一出,炒得是沸沸扬扬... 】
(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已通过邓明昱教授审阅、修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午夜讲堂》我是大家的老朋友丁丁糖。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厅里,邀请来两位重要级的嘉宾。第一位是我们的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的理事长邓明昱教授,邓老师你好。
邓博士: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还有我们大美女,华人性健康报的记者,马丽小姐,你好。
玛丽:你好,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好的,今天要跟两位探讨的问题,是关于女大学生怀孕的这样一个话题。我好像看到有一则新闻上是说,去年(2007年)国家就已经明文规定,不能够开除怀孕了的女大学生,可是很多学校,并没有把这个规定向我们的学生进行公布。这样一个明文规定的规则,却没有公布,是不是也隐含着很多教育界的担心呢?在这方面,我们也想请教一下我们的邓教授。
邓博士:应该这么说,去年中国的教育部、卫生部、国家计生委联合出台,就是允许在校女大学生怀孕生子这样一个文件的话,是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遗憾的是,我到很多学校了解这个情况,都是说没有传达,学生并不知道。学校不愿意传达下去。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觉得,这是一种如何认识大学生的权利,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什么权利,我们如何尊重大学生的问题。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怀孕、生子,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
邓博士:实际上,我们当然读大学,20多年前,不是说不允许怀孕,连谈恋爱都不允许。那个时候,大学生如果一旦是怀孕的话,是要被开除,起码要被劝其退学的。现在已经过了20多年了,我们中国的法制逐渐地在健全。作为结婚、怀孕、生子,在中国来说,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呢?实际上就是两个法律,《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法》。那么我们从这个高度来说,大学不允许大学生结婚,不允许大学生怀孕生子,实际上学校本身是违法的。
主持人:玛丽小姐,您认为这样一则规定,应不应该在学校里面来进行一个推广和普及呢?
玛丽:我觉得应该。按照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是应该的。但我不知道这些领导啊,老师啊,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他们也曾经年轻过。说实话,在大学里面谈恋爱,然后发生男女关系,这是很普遍的,很正常的。
主持人:那您的态度也是觉得应该推广。
玛丽:是的,因为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曾经有过这种案例。就是说在大学里面怀孕了,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到底是结婚呢,还是把孩子给流产。他们很痛苦,很困扰。在精神上,他们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而且在思想压力,学业上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玛丽小姐谈到一些关于她在学校里面曾遇到的这种案例或事件。我想问一下邓教授,您是在美国一个相对开放的国度当中。在美国的学校当中,是不是他们的学生怀孕之后,也存在这样的压力,也面临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呢?
邓博士:美国的大学生结婚、怀孕、生子可以这样说,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一点点压力都没有。
主持人:为什么?
邓博士:为什么呢?因为学校从不过问这些事情。他为什么要过问呢?他有什么权利过问呢?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这是他应有的权利。而且也不像中国这样,好像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户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美国都没有。
主持人:这样是非常好。
玛丽:在我们国内吧,我觉得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递小纸条啊,递封情书啊,如果交到老师那里,老师都要干涉一下。要受到惩罚的。
主持人:这个可想而知,美国多么地开放。婚前就可以有孩子。我曾经有看过一个报道,就是说有的美国大学生,她是边读书,然后边带孩子,是有这样一个现象吗?
邓博士:这个不应该说只是大学生,我们还提前一点,包括中学生也有。我举一个小例子,有一些中国留学生,就跟随父母亲移民到美国去了。他们在中国时候就读高中,到美国去也是读高中。到了美国的学校后,他们感到很惊讶,有些女同学背着娃娃在上学。这不是大学生啊,而是高中生。他们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很不理解。因为按照在中国规定,这肯定是要开除的,要受处分的。
主持人:对呀,而且老师怎么能够接受。
邓博士:是啊,中国的老师怎么能容忍他的学生背着娃娃在学校里来读书呢?
主持人: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文化现象。
邓博士:这当然是比较特殊的。美国的大学生在学校怀孕生子,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实际上也没有超过5%的比例,并不多。但是并不是不允许,没有任何人去干涉他。因为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一切都从法律的角度来办事。你比如说,法律是什么?《婚姻法》首先第一个,那么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全国性婚姻法,他都是各个州自己制订。你比如说以我们纽约州来讲,因为我是在纽约,纽约州的婚姻登记制度是非常有意思的。年满18岁登记结婚,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成年人了。16岁到17岁,登记结婚,建议征得父母的同意。16岁以下结婚,必须有父母或者是监护人签字。明文规定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16岁以下,他还是一个孩子呢!
主持人:对呀。
邓博士:那么他也可以结婚,只要他本人愿意,监护人同意签字,也可以,也不违法。美国是以法律为界定的。既然法律授予他可以结婚,他就可以生孩子。
主持人:可以想想,如果是家长听到这样一个法律条文在中国的话,我觉得肯定会哗然。既使是在大学这样一个阶段当中,不能开除已怀孕的女大学生都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那可想而知,如果这种条例要放在中国,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玛丽:是的。
邓博士:实际上不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么说吧,现在中国,中学生怀孕、生子,也并不是很稀奇的事情。
主持人:对,有。但他不会列入到法律里边。
玛丽:我曾经采访过有一个人,他应该是边远山区的一个中学生,他就是生了孩子,然后照样是去读书。但他属于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
主持人:少数民族特殊一点。
玛丽:就是特殊一些,所以就也没觉得是怎么样。
主持人:这可能跟当地的一些习俗有关系。
玛丽:对。有这个关系。
主持人:那我就觉得很奇怪了。如果法律对学生这么规定,那么作为学校来讲,又能够允许,那是不是学生流产的时候,学校还会给假期呢?因为毕竟对于女性来讲的话,流产完了以后,肯定是有一段的时间需要调整的。那么既然美国这么开放,那是不是也比较人性化。有个坐月子的过程。
邓博士:这不是美国开放。我刚才说了,美国是个法制社会,一切都是按法律办事。一切出发点,一切规定都必须在法律下面,不能有任何超越法律以上的东西。并不是说美国开放。从另外一个角度里讲,就像你刚才提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怀孕,要生小孩,给不给产假,这个在美国不是问题。为什么不是问题?不存在给不给产假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的大学全部实施的学分制。你比如说本科四年,我们拿到一个学士学位,你四年可以拿学士学位,你五年也可以拿学士学位。你六年也可以拿。你只要把学分修满就可以。你愿意休三个月,你愿意休半年,愿意休息一年,随你的便。
玛丽:那就太好了,这辈子都可以在读书。上一辈子的学都可以了。
邓博士:在美国,60几岁读本科,读硕士的,读博士的人照样有啊。
主持人:确实,那我觉得有点奇怪的事是,如果是给学生这么多的时间来休产假,或者是来休息,会不会对他的人生有影响呢,她会不会借着这个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或者说就完全不想上学了,有没有这个情况出现呢?
邓博士:这个不奇怪啊,可以呀,完全允许的。这不是老师给学生的假期,老师也没有权利给学生。在美国的大学,你这学期可以选20个学分,他下学期可以选30个学分,我这个学期可以一个学分都不选。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老师没有权利干涉的。大学生是什么?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完全有自主的判别能力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不是说老师给他什么假,老师给他什么优惠,这和老师没关系。
主持人:那家长呢,家长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不会有不一样的观念?我的孩子在中学的时候就怀孕了,那在周围的环境当中会不会受到旁人的一些非议,或者是流言蜚语呢?
邓博士:非议?在周围的社会环境的中不会受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是属于法律允许的。
主持人:法律允许就不会有非议,那会不会认为他的家庭教育不好呢?
邓博士:我没有发现这个状况。但是总的来说,就是高中生、大学生怀孕、生小孩子的数量并不多,它还是个少数。但是他既使有这个行为,大家也觉得没什么奇怪的。也没有人说这个人家教不好啊,那么早就怀娃娃了。当然,背着娃娃在上中学,在中国好像是一个很离奇的事情。
玛丽:在中国就是有人指着背后就开始说了,这个家庭怎么回事。都是这样的。
邓博士:在美国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而且我想,绝大部分中国家长,如果他的孩子在中学或者高中的时候怀孕,肯定会让她流产。绝对不可能让周围的人知道,然后更不可能把这个孩子出生。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然后继续养,这都是不可能的。
玛丽:我记得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那些小姐妹们,有怀孕的,基本上是跟一个很知己的朋友就说,不行了,怎么办呢?然后就两个人结伴就把胎儿处理掉,也不敢跟大人说。而且去的地方根本就不是大医院,也不是正规的医院。就是去那些很偏僻的小诊所,就是去那种地方去做人流。非常不安全。
邓博士:实际上,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是涉及到中国和美国两国的一些性教育和性文化的差异。还有两国体制的差异。还有对法律认识的差异的问题。
邓博士: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在美国,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怀孕是少数。根据我们的统计,我刚才已经讲了,大学生怀孕生子,没有超过5%的,所以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就是说你没有必要用一种什么学校的规定要开除,要限制她,或者不给她产假或者什么东西去约束她。没有必要。人在成长过程中间,受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那么其中一少部分,她愿意怀孕,愿意怀就怀呀,这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呢?
主持人:但是如果怀孕之后,肯定要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流产,要么生孩子。如果生孩子的话,你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能够照顾更小的孩子,这也是很现实的。然后再加上你要在学校里上课,那你有那么多精力去照顾这个宝宝吗?你上课的时候,不可能一边喂奶,还要一边听老师去讲课吧。我觉得这不太现实。
玛丽:那他们的父母帮助不帮助他们来照顾呢?
邓博士: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刚才谈到中国的大学生的问题,我还是以美国大学为例,美国大学生的小孩是可以带着去上学的。那么上学的时候,把孩子带到课堂上,也影响大家的学习。或者自己也不太方便。所以,带到课堂上的也有,不带到课堂上的也有。比如说某个大学,有10个、15个、或20个女生有孩子,那么这个大学必然有一个婴儿室。,那是学校专门安排的,有专职人员照顾孩子。
主持人:学校专职请人来照顾孩子?
邓博士:对,给他们喂奶,给他们换尿布。稍微大一点的小孩,比如说两、三岁了,不是喂奶的孩子,还配有玩具,象幼儿园的小滑梯那样。也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关于孩子,我刚才说已婚以后生孩子,实际上美国未婚生孩子,也是并不是少见。在大学里面也有。
主持人:比较普遍吧。
邓博士:不能说很普遍。但是无论你是已婚,还是未婚,孩子是没有罪的,所以在美国孩子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那么既然是平等的,那么社会就有义务去照顾他。
主持人:那我就很想问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学校请人用场地来照顾这群学生的孩子,那也要花掉很多成本。那么,是不是还要让学生除了交学费之外,还要交托儿费,小孩的照顾费呢,是不是有这样的呢?
邓博士:当然不会。这个怎么说呢?也是中国和美国的体制不同。在美国,大学生在没有收入的时候,无论是不是大学生,所有的女性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你的孩子生下来以后,那么国家每个月都要给你相应的补贴。这些补贴包括小孩的牛奶费、小孩的食品费、小孩的零花钱,和小孩的医疗补助。所以以前,就是说美国政府在20多年前,就是老布什当政的时候,为什么对婚前的禁欲教育他比较支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并不是思想有多么保守,而是因为什么呢?那些未婚的孩子,给美国社会造成经济负担。因为都是用纳税人的钱。不可能不给钱,每个小孩都必须给钱。所以在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她有收入她可以养,她没收入国家给她养,这是规定。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不是大学生。
主持人:那怎么能判别出她有没有收入呢?
邓博士:报税呀。美国是每个人都有报税记录的。一切以报税记录为准,因为美国人从小受着纳税意识的教育,报税都是很自觉的。没有说什么偷税漏税,或者瞒税不报,这个美国人会觉得很可笑的事情。
玛丽:很遵守规则。
主持人: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难怪那么多人想要去美国。确实有这么多的福利,那么多的很好的待遇。
玛丽:但我觉得他在奋斗的当中,中年的这一段当中,他也是很辛苦的。应该是这样吧。
邓博士: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实际上都是用的纳税人的钱。
玛丽:是啊,他要纳税啊。
主持人:对,我觉得也是这样的。我们刚才谈到一个问题是照顾宝宝,那还有一个问题是养育宝宝。我觉得学生有了孩子,他可能自己还是个孩子,还不懂得怎么去照顾自己,那要再照顾小婴儿的时候,是不是和朋友之间,跟朋友之间也没法探讨啊。因为有的同学,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在这个阶段有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这些学生妈妈们,他们之间会不会也会搞一些像我们成年女性妈妈们之间进行对于养育孩子的交流呢,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交流场所呢?
邓博士:基本上应该说是有的。我也访问过好几个大学,比如说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我们纽约市的大学里,都有学生妈妈主持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既是她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也是学校相应的健康教育机构协助的。还要定期教给她们一些知识,教她们如何哺乳、如何教育孩子。就是说从生理上、心理上,各方面怎么教育你的孩子。这是学校应该做的事。因为美国对于妇女儿童,各个州都有妇女儿童保护法。那么必须按照妇女儿童保护法来进行。
主持人:既使是有法律保护,可是我还是会认为,肯定有一些学生会对他们有一些歧视。像这种学生妈妈,我觉得还是属于少数,属于那种比较异类。起码我觉得在我的理解当中是这样的。
玛丽:如果是在国内,学生妈妈真是只能在他们同一个圈子里。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学生妈妈,大家都会排斥她,不愿去跟她交往,不愿会理会她了。美国会不会?
邓博士:美国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受歧视呢,就是因为他是少数人就受歧视吗?美国不存在少数人受歧视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涉及到性教育的各个方面,你比如说像同性恋,像一些性变异,他都是少数人群。美国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能歧视少数人群。所以并不能说,这个孩子学生妈妈数量比较少,她就自成一个小团伙,大家都不跟她玩,都不跟她来往。不存在这个问题。反而,正是由于她是学生妈妈,那么她在学校,还可以得到更多女同学,甚至男同学的帮助。
主持人:是吗?那因为她有宝宝了,所以周围的人会显出他们的关爱。
玛丽:献爱心,献出自己的爱心。
主持人: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如果说她能获得更多的关爱,那会不会引起大部分的学生说,我也来尝试一下。既然我没有责任,我也没有压力,然后政府又来帮我养孩子,我完全可以在这个阶段,我想要个孩子就要个孩子。而且还引起这么多朋友的关注。那我觉得很多时候,我完全没有压力,那我干脆要个小孩。那是不是说他们结婚的,或者说生孩子的就比较多呢?
邓博士: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中国大陆的人们不理解美国,也等于美国不理解中国大陆一样。你比如说中国的叫计划生育,美国人都不理解,你们为什么要计划生育政策呢?我们没有政策也没有人多生呢?我们也是生一个、两个。干嘛要生那么多干什么呢?同样,我们好像觉得,大学生可以怀孕,而且学校又可以照顾,政府也照顾,同学之间还献爱心,我是不是随心所欲多生呢?实际上不是,生的人还是少。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么我在这个发展阶段,20多岁到30多岁的发展阶段,建立家庭为时过早。这是一个主流的倡导。并不是说看到人家生了,我也好奇,我也生一个来玩。
主持人:感觉真的是没有负担,也没有压力。但是在中国,要有这种现象出现的话,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就难以接受。绝大部分的家长就会觉得这种事情,像灾难一样发生在自己的家庭。
邓博士:所以这也说明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有美国的国情,两国的东西是不能完全放在一起的。
玛丽:换成中国家长的话,非得急死不可。就开始又要找什么心理咨询师来问一下,到底这孩子是不是有病呢,为什么要这么去做?你说是吧。
主持人:对,我觉得玛丽小姐可能站在更多的角度,就是中国的一些家长,女性,他们的一些态度。那作为邓教授,您来面对中国的这样一个现状,或者中国人的价值观,您是不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呢?
邓博士:应该这么说,如果在中国,中国的大学生怀孕生子,那么,从我的角度上,我还是不提倡的。我不提倡不是一个道德观念的因素,这和道德观念没有关系,是属于中国的国情。第一,没有经济保障,大学生本身就没有就业,没有收入。中国的政府,以及中国的福利机构,不会给她钱养小孩。第二,中国有个户口制度,大学生生了小孩以后,户口是放在男的那里,还是放在女的那里,放到学校还是放到老家,说不清楚的问题。第三,学校不能形成一个关爱团体,就是说不可能很多同学都去关爱他。就是你刚才说的,可能很多同学还要歧视她。当然,如果说中国的某些女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仍然决定要生小孩,我觉得也无可非议。既然她做好了这种生理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准备,我们也不要去过多地去职责她。这也正是中国四部委,为什么联合下达了文件,不能开除怀孕的大学生。开出是没有道理的。
玛丽:是,但好像只是不能开除怀孕的女大学生。但这个文件没给发展下去,贯彻下去。就好像一个文件,根本没到群众的手里面那样的感觉。
主持人:对,可能我想很多女大学生,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一件事情。她们或许很担心:糟糕!我怀孕了,会不会被学校知道了以后,被开除。她会有很多的心理压力。
玛丽:是的,现在还有。
邓博士:就是说,从国家站在高屋建瓴这个角度,已经明令了这个规定。这是明确不能开除,不是说允许提倡你生育。而就这样一个规定,我到很多大学讲课时都问到,但很多大学生都说不知道。而且老师就跟我说没有传达。
主持人:我想,绝大部分老师还觉得自己还不能接受呢,他怎么能跟学生说呢。我们还是回到美国这样一个校园文化当中,那么很多这样的学生妈妈,她们有着不一样的行为,甚至带着孩子去上课。那是不是学校也应该对她有一定的规范呢?不可能说她跟普通的学生就一样地去遵守学校的一些校规,是不是对她们有一些单独的、特殊的一些要求或者是规范呢?
邓博士:这个问题,你是用中国学校的校规来看美国。因为美国本身就没有什么很严格的校规。比如说大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能中途退席,不能喧哗等等。这些在中国最起码的规定,在美国没有。你来上课,你准时来上课也行,你晚点来上课也行,你早走也行,你晚走也行,你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也行,你不举手发言,觉得这个教授讲课讲得不好,你马上站起来反驳他也行。你站在地上也行,站在桌子上讲也行,老师也是这样。站在讲台上他也行,站在桌子上讲也行。就是比较宽松自然的,没有那些清规戒律。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对于怀孕的,就是学生妈妈,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也没有什么规范。
邓博士:跟所有的同学都一样。但是学校从妇女保健这个方面,从育儿的这个角度,会给予更多的关爱。
主持人:好的,现在我就特别想问问我们的玛丽小姐,从小到大,你接受过性教育没有?或者说在你们这个年代当中。
玛丽:我的印象当中,好像是在五年级的时候,还是六年级的时候,记不清楚了。有一天,就把女生集中起来,在一个课室里。女的在一个课室,男同学在另一个课室。然后老师就把生殖器,女性生殖器的图,就挂出来,就告诉大家这个。然后可能男生那边又讲他们的那些。具体讲的什么呢,我到现在都把它忘记了。说实话,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印象。而且好像我记得老师是个很年轻的女老师,她不是我们的班主任,班主任比较老。她是代课老师,脸红红地跟我们讲课。反正稀里糊涂的那一节课也就这么过了。据说这叫生理卫生课。
主持人:好,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在中国的例子。
玛丽:在我们国内,我觉得都是这样的。
主持人:对,那么再大一点,有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呢?
玛丽:没了。上初中,还有高中,包括我们大学,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这些教育了。
主持人:好的,我们从您的身上,就已经看到了一个中国女性在她的成长经历当中,所经历的,所接受的性教育,是这样的一个状态。那请我们的邓教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美国作为一个学生,他的一生会经历过怎么样的一个性教育。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或者说您能不能把他们进行一个对比。
邓博士:这么说吧,刚才谈到大学生怀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与性教育密切相关的。刚才玛丽小姐谈的性教育,这种教育没有也罢,反正不就是讲那几个女性器官的名词。不用老师教,你长大了自己也会知道,没有必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那根本就不叫性教育。美国的性教育还是比较完整的。我说的完整是什么意思呢?美国的性教育首先第一条,强调是终身教育。就是说零岁到100岁都要接受教育。
主持人:刚出生到你死亡都要接受教育。
玛丽:零岁怎么教育呢?
邓博士:零岁怎么教育呢?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其实零岁不是教育小孩,是教育他的父母亲,教育他的爷爷奶奶。
玛丽:原来是这样。
主持人:很多人都误会了。
邓博士:美国有一个就是零到五岁的性教育大纲,一共有大概20多个专题。专门就是教父母亲,教爷爷奶奶,你在小孩未发育这个期间,怎么给他进行性教育,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我们性教育的重点,就是学校性教育。学校性教育是美国的性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分成四个年龄段的: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年龄阶段的内容都各有特色,而且整个12年级的义务教育中间,学生总共要接受200多个学时的性教育。所以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应该说孩子们各方面的性知识是具备的。那么第三个年龄阶段是成年以后,一直到老,中年有中年的问题,老年有老年的问题。这就不是上课这种形式的教育,而是讲座、咨询等,作为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要看病,小孩也可能感冒,学生也可能感冒,奶娃也可能感冒,老头也可能感冒,他都得找个地方看病。OK。
主持人:那刚才这么一说,我就觉得特羡慕了。
玛丽:我觉得突然间我想明白了。为什么您刚才说,美国的女大学生,她怀孕生产率只有5%,原来她成年之前,就已经学到了那么多性知识。她知道了怎么安全地保护自己了。所以她的怀孕生产率就没有那么高了。
主持人:对,这也就是刚才咱们谈到的,为什么说她们的怀孕生产率很低,因为她们了解了很多。
玛丽:对,就是。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给我们专门地再介绍一下,就是说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体制下,我们怎么来给我们的学生,或者我们的家长进行性教育呢?我想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该受教育的是孩子,该受教育的是学生,绝对不是大人。大人有什么好教育的,您在这一点的话,再给我们多详细介绍一下。
邓博士:应该这样说,受教育是孩子这个没错,这不仅仅是性教育,所有教育的重点都在成长期。都是在从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就是说,无论是知识的教育,科学的教育,健康的教育,卫生的教育,安全的教育,性的教育,重点是针对他们。但是,这个中国和美国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在组织结构上,在师资、设置的课程,在大众的认识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怎么在中国能够更好地进行性教育呢?20多年前,我在置身于这个事业的时候,就在开始探索这个路。尽管现在人在美国去了,仍然非常关注中国在性教育这个方面的工作,仍然还在探索之中。
主持人:国内如果多一些邓教授这样的这么专业的人士,那我们肯定能够推动中国的性教育。
邓博士:或者我们这么说,中国现在的性教育不是少,而是很多很多。为什么叫很多很多呢,都是不正规的教育。一个孩子成长到了青春期,他的性生理,性心理成熟了。如果在学校得不到系统的性教育,他的性驱动力也要他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他就要寻求这方面的信息。而社会上、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大,非常大。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看到,什么都可以模仿。所以他们不是没有受性教育,受了太多太多的性教育。但是,不是正规的性教育,不是科学的性教育,不是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性教育。
主持人:好,那我现在想问一下玛丽小姐,如果是让你接受性教育,你觉得你最需要哪一方面的内容?
玛丽:我?
主持人:就是说,如果说将来你有孩子了,或者说刚才我们也谈到零到五岁的孩子,就要接受教育,就是说他的家庭是需要接受性教育的。那我想,未来有可能您会成为一个母亲,也会成为一个家长,那作为您来讲的话,您希望自己获得哪方面的一些知识呢?
玛丽:我觉得孩子从零岁到五岁就需要的,所以我也要开始慢慢地吸收一些性教育知识。
主持人:那可以请教一下我们的邓教授。
玛丽:对,我要请教。我非常感谢我们的邓博士给我的知识,现在我也觉得将来有了孩子,还真是必须要好好地学,好好地教他。但是我有一点,就是说,好像现在我们国内,这些性教育,学校并不重视。好像学校要推给家长,家长又指望学校,反正这两者之间很矛盾的。
邓博士:我们应该这么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性教育,它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人们说家长是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一点没错。教什么呢?很简单,从最简单的基础开始。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家长就教他这是什么?眼睛。这是什么?耳朵。这是什么?嘴巴。很少有家长去教他认识性器官。
主持人:对。
邓博士:为什么不教他认识呢?这不就是和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吗,不就是一个器官吗。
玛丽:记得小时候,我总是问我爸,我说我从哪生出来的,这是好多孩子都会问的。然后我爸就说,你是从我的嘎吱窝里面出来的。那当时我就想了,我怎么从他的嘎吱窝里面出来呢?蹦出来的吗?他说,像猴子一样的蹦出来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多家长就会这么来回答。如果是问邓教授,那如果您孩子问你,我是从那里出生的,那你怎么回答?
邓博士:那要看多大的孩子。比如说两、三岁的孩子,很小很小的孩子,一般在我的记忆中,或者搜集的资料中,大概最早提问的大概就是三、四岁的孩子。好像两岁一岁的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主持人:一到两岁还不会说话呢。
邓博士:大概三岁时提这个问题是最早的,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好解答的。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答。
主持人:那怎么说呢?
邓博士:爸爸身体里有一颗种子,它的名字叫精子;妈妈身体里有一颗种子,叫卵子。那么这两个种子结合在一起,就在妈妈肚子里形成了一个小娃娃。妈妈肚子下面有一个小管子,然后小娃娃慢慢长大了,就从管子里出来了。
主持人:这要说起来的话,我觉得还挺生动,就像讲故事一样。
玛丽:对,就像讲故事一样的。以后我要借鉴这个。这个方法挺好。
主持人:好,那如果大一点的孩子呢?那大概就是上小学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接触过好多的一些朋友同学,他们可能有点发育了。因为现在,大概五年级的时候,女生、男生就都已经有性发育的这种现象了。那他们可能又不敢问家长,然后可能就会想问同学:我的身体为什么有变化,我的变化跟我的成长、我的出生是有联系吗?那如果是他们这样的小朋友,您怎么回答?
邓博士:这个应该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问题,就不是家长了。实际上,学校的性教育,特别是青春期的性教育,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的性教育,应该是在小孩的青春期还没有到来之前就进行。就像上语文课,上数学课一样。像刚才玛丽说的那样,上生理卫生课,挂个图,老师脸红红的,可能还闭着眼睛在讲,学生也没听清楚什么,用得着这样吗?为什么讲到其他的解剖系统,讲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的时候,没有那么神秘呢?为什么讲这个就这么害羞,这么神秘呢,这是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
主持人:老师没受过教育。所以她就不好意思讲。
玛丽:对,我们的上一辈没有受教育,所以我们这一辈也没受教育。不过我们这一辈没受到教育话呢,那下一辈照样还可能没有受到教育。
邓博士:我觉得这也是涉及到我刚才讲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师资的问题。中国这些年也在开设性教育的课程,但老师呢,有时候是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有时候是体育课的老师,有时候是音乐课的老师,反正就来兼一段,弄一段。就是你刚才说的,老师本身就没有受过系统的性教育。他怎么去教育学生?这也是目前中国很遗憾的事。这几年我一直在国内呼吁性教育的师资培养。因为在美国,凡是进行性教育的教师,他都是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的。他负担的课程并不仅仅是性教育,而是美国每一个小学、中学生都要受到的健康和安全的教育。性教育包括在里面。他本来就是专业出身,本来就有一套很丰富的知识,他给学生讲,当然是很有头绪的。那我们没有这样的专业教师,我们的高等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到至今没开设这个专业。怎么办呢?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主持人:对。的确,我觉得知识和内容是很重要。但是老师更重要。因为既使有这样一份内容来给老师讲,老师不会讲,这个可能也是制约我们性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天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因为由于咱们的邓教授讲得太精彩了,而且我们的玛丽小姐也跟我们一起参与得也很开心,那我们在节目的最后,为大家,为我们的网友,或者说对我们在收看收听的一些朋友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或者一些自己的呼吁吧。我觉得邓教授在这方面,他可能有很多话想要表达,那最后的时间,就留给我们的邓教授。
邓博士;话不多,简单说几句。第一点,我并不主张中国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怀孕生子,也就是我刚才讲的道理,能不生孩子最好不生。即使美国,大学生怀孕生子也是少数。第二,我们的性教育不是要等到大学才开始的,大学应该是性教育已经结束的阶段。应该是从小学、中学就开始,特别是在青春期之前就开始。第三,最好我们的中国的一些专业学术团体,一些专业人员能够在我们的父母中间,针对他们未出生,刚要出生,已经出生的孩子给他们开一些讲座,让他们从眼睛、耳朵、鼻子,桌子,板凳、笤帚,这样让孩子开始接受性教育。一切用于自然之间,这样的话,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我们邓教授。玛丽小姐,你有什么给大家说两句的吗?
玛丽:谢谢邓教授。首先是谢谢邓教授,还有就是接下来,我的任务就是好好地学习性知识,接受性教育,为我的后代着想。
主持人:好的,非常地感谢玛丽的小姐。今天的节目又要到此结束了,时间过得很快。同样的,我希望下期能够继续跟我们的两位来探讨更精彩的话题,好的,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