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与性性教育守贞教育综合教育校园教育 |
分类: 性学、性教育与性文化 |
守贞教育还是综合教育(二)
—— 美国关于学校性教育的争论
王友平博士(美国加州、仁爱医科大学教授)
邓明昱博士(美国纽约、东西方性学研究所教授)
2
2.1
不过,也有研究将Abstinence-plus Education做为介于两种极端模式之间的过渡型。据AGI 1999年的一项报告指出:全美地区教育局中86%要求性教育中必须讲禁止性交的内容。这其中35%属于只能讲禁止性交的模式(Abstinence-only Education);1.4%是完全的综合模式(Comprehensive Education);其它51%是Abstinence-plus模式,即主要讲禁止婚前性交,但也介绍避孕技术[16]。
2.2
表1 两种模式深层的差异[18,19,20.10]
综合性性教育模式 |
单纯禁止性交的性教育模式 |
1强调性行为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健康的生活之一部分。青春期出现包括性交在内的性活动是非常普遍的,在本质上不应该受指责,但也指出青春期的不稳定性。 |
强调婚姻外的性活动,尤其在青春期的性交从社会、心理、生理各方面都是有害的。青少年性交应绝对被禁止。尽量回避整体上对“性”的评价。 |
2讲社会和家庭利益,但更强调青少年个体的利益和权利。 |
讲青少年个体利益,但是是在青少年一生和整个社会基础上讲青少年的利益和权利。 |
3从心理、社会、生理各角度讲“性”,但更多的和详细的从生物学角度介绍知识。 |
从心理、社会、生理、各角度讲健康,“性”是其中一邵分但尽量回避详细描述。 |
4介绍不同文化、余教、族群对“性”的态度和认识。不主张有绝对道德准则。强调个人信仰选择的权利。 |
强调一种道德规范(婚前贞洁)。主张所有青少年应以此为正确的标准。 |
5立足于青少年性活动的广泛性,美国婚姻外性活动的普遍性,所以“禁止性交”是理想的,但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对抗预期外怀孕、生育和性病的措施。 |
反对夸张地宣传婚外性活动的“普遍性”,尤其认为青少年的主流仍是“贞洁的”。认为在青少年期禁止性交是唯一有效对抗预期外怀孕、生育和性病的措施。认为教导以避孕和流产做后盾的“安全性交”是欺骗青少年。 |
6承认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个人做决定,但反对任何宗教信仰具体介入。强调生物学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认为婚外性活动并非都有害。 |
强调道德信仰对生物学活动的影响,认为青少年婚前性交是被外界误导和内在缺乏自我满足的结果。 |
7认为异性恋家庭、同性恋结合、单亲家庭都是社会现象,可以接受,不应该被“歧视”为有对有错。 |
认为一男一女的一夫一妻制是唯一符合人类自然娩律、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性生活标准模式。 |
8妇女有权利决定怀孕后是生育还是流产。 |
一但怀孕就应生育,流产是残杀生命。 |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