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华裔青少年性教育心理与性 |
分类: 《人之初》杂志采访(连载) |

美国华裔青少年的性心理障碍
--《人之初》关于性教育和性文化的书面采访>(七)
邓明昱博士
(《人之初》是中国影响较大的性教育杂志。今年2月,我接受了《人之初》的书面采访。采访文章已由编辑部删减发表。应众多朋友的请求,现书面采访全文略作修改后分七次刊出)
9.在性心理障碍方面,华裔青少年和美国青少年有什么不同表现?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吗?
性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笼统甚至模糊的概念。各国的标准不完全一致。它是对性变态和性适应不良的一个笼统称呼。
一、性变态(性心理障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标准,ICD-10》,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其中大多数是指各种性变态。
根据美国医学会的《美国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DSM-IV》,性心理障碍的条目是: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也是指各种性变态。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中国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s)的诊断标准是:“有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特征是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性身份障碍);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性偏好障碍);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人物,对这些人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性指向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均无明显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显然,这也是指的各种性变态。
性变态(性心理障碍)的种类很多,如:易性症、异装症、恋物症、施虐症等。以前,同性恋也包括在内,但现在已经取消。美国1980年颁布的《美国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DSM-III》,没有将同性恋列入疾病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也没有将同性恋列入疾病分类。中华医学会2003年颁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不再将同性恋统化为病态。
所以,心理障碍是精神疾病,包括性心理障碍。这个名词不可以随便使用。性心理障碍(性变态)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是少数,没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二、性适应不良
在性适应不良方面,正如前所述,主要由他们的移民年龄所决定。移民年龄越大,性适应不良就越突出。
一般而言,在小学毕业以前(12岁以前)移民美国的孩子,几乎和美国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初中阶段(12-14/15岁)移民美国的少年,接受学校性教育时开始会有些不适应,但很快能适应美国的性教育和性观念,出现性适应不良的几率较低。
在高中阶段(15/16-18岁)移民美国的青少年,对美国的性文化和性观念往往感到新奇。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少女怀孕、少女母亲、少男少女性行为不受处罚而异常惊讶!而他们又处于心-性发育的旺盛期,在没有禁忌的社会环境中,非常想探究和尝试。这个阶段,如果疏漏了正规的性教育,有可能出现性适应不良。
华裔青少年出现性适应不良,以在大学阶段移民美国的青年较多。因为他们已是法律上的成年人,可以合法接受成人的性文化。但大学一般没有学校性教育的内容(中学阶段已经完成了)。这样,原有的中国文化背景的性教育和西方现代性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在恋爱、性行为、婚姻等问题上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冲突。
华裔移民青少年的性适应不良,可以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社区咨询辅导人员那儿得到帮助,这些心理援助是免费的。
如果性适应不良的表现比较严重,就需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和性学家了。这和生病看医生的程序是一样的,有关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
(采访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