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陈志武教授:全球金融资本横溢...

(2007-07-01 13:20:48)
标签:

金融资本

耶鲁

经济学

基金

昨晚,趁耶鲁商学院教授、中国十大经济学家陈志武在沪讲学之际,我和他在浦西47楼某酒店旋转餐厅,边欣赏浦西、浦东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切磋,获益非浅。
 
一,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的金融资本开始迅速成长,最近几年,迅速扩展至欧洲、亚洲和大洋洲,从股权私募基金(PE)到风险基金(VC)、收购基金(buy-out fund)、房地产基金到对冲基金(hedge fund),且各种资产类投资基金趋于雷同(convergence)。最近黑石基金实现上市,其管理的800多亿美元资产,从资产量来看,还不是最大的。
 
陈教授把这一全球金融资本的迅速崛起,归“功”(或“咎”)于资产不断“资本化”的结果,即现在的上市公司市值,尤其是纳市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其市值的八分之一左右是该公司的“账面值”(book value), 其余是资本市场对该公司未来盈利预期所给与的估值,实际上,该公司可以增发用未来盈利预期所获得市值的等同股票,进行收购。而该公司的创始人也可抛售其股票,获得大量资金而进行新的私人投资。资本化已经日益全球化,金融资本会不断扩大。
 
这也是美国资本市场(NYSE、Nasdaq)和国内A股市场的一个较大区别。
 
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金融资本,正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无论是机构的(尤其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是个人财富(individual wealth),都催生着资本的管理人团队的不断扩大。预期基金管理在可预见未来,将持续紧俏。
 
二,国内公司赴美上市和人民币自由流通关联
 
现在,有相当一批国内国有和民营企业在美国上市,他们的资产和运营基本上在国内,却因在海外上市而募集(或增发的)股票融的是美元,基于它们的国内资产是直接和美元(而非人民币)挂钩。我询问陈教授,此做法对国内,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全面流通下,上述做法有益于让单一的人民币资产一小部分和美元挂钩,使国内资产多元化,有利降低因人民币过快增值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最近国内A股公司股票猛涨,而资产和运营都在国内的百度、分众、新浪等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未因此而大涨,显然和A股有所脱节。
 
因此,目前“十号文”所带来的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不利局面,用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会有新的认识。到底国内企业有多少在海外上市,有利于国内资产的多元化平衡,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研究课题。
 
三,耶鲁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发展
 
陈教授被称之为“自由经济学派”的领头人。无独有偶,国内“市场先生”(Mr. Market)吴敬琏先生也曾在耶鲁访问、进修。听说,国内经济学界最早的计量经济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耶鲁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去南开大学创立的。耶鲁的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史的发展,做出过不小的贡献。
 
同为耶鲁学人,我们为此倍感自豪。
 
不知不觉,我们已消耗了一瓶红酒,带着未竟的话题和思绪,我起身告辞,陈教授因第二天要讲课,还需要再看一下讲稿,虽然他已讲过很多次,从中我也看到他 - 作为一名园丁和经济学家 - 的敬业。
 
                         钱学锋 2007.7.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