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所会同联合国OECD组织和美国耶鲁大学,近日在沪举办有关公司治理的中美学术研讨会,耶鲁商学院教授、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陈至武教授也应邀前来主持并做主题演讲。因为是老朋友,我今中午约他在香格里拉饭店共进午餐。
谈到公司治理,我们谈到了两个相关的议题:一是和目前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凯雷收购/投资徐工集团相关。
PR (public relations) - 公司的形象公关 -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有不少国际投资人,以为只要和当地政府谈妥了,就可以收购或投资当地的国企。殊不知,在徐工一案上,坦率讲,一人的“博客”竟引起那么大的轩然大波和影响,是始料未及的。我是对境外基金投资或收购国企、进行改制、引进良好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团队,基本上持正面的、欢迎的态度。但是,外资、尤其是基金、在如何处理此类较敏感交易上的公共形象,徐工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从另外一方面看,国内近几年媒体发展迅速,在以草根性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和“博客”上,可谓相当欣欣向荣(否则我也不会新浪开博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对公司治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潜在利益冲突问题。我们聊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内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上市的时候,券商在定价时,要么定价偏高(与后市交易相比较),如中芯国际(目前股价远低于IPO价),要么定价偏低(盛大等)。其实,这里面对于券商(华尔街投行),就有潜在的利益冲突。一方面,承销商要尽量满足现有客户、即上市公司、的要求,尽量争取一个较高发行价;另一方面,该承销商也要尽量满足它的IPO认购机构客户,这批客户往往希望IPO定价不要高,给它们有上升的空间。
所以, 每起海外IPO, 券商都是在两者之间走“钢丝绳”呵。
每次和陈教授谈,都相当愉悦且有收获。在公司治理方面,美国公司(基金、投行等)也都面临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进入中国市场上,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有关陈教授的介绍和学术研究领域,请见:http://mba.yale.edu/faculty/profiles/chen.shtml
前一篇:恭喜科星创投基金诞生
后一篇:创业者应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