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石创建于1985年,有两位创始人Peter Peterson和Stephen
Schwartzman、以及四位员工、40万美元起家,现已发展成为美国和全球顶尖的股权私募投资集团,其主营业务包括九大块,基本涵盖不同资产类和不同资本结构的资产管理:
- 股权私募投资基金(PE):
自1987年以来,管理280多亿美金的Balckstone Capital Partners
共5个基金,
投资了全球100多家公司。他们的投资特长,是每每联手世界500强大公司共同投资,如:和时代华纳投资“六面旗主题公园”(Six
Flags),和AT&T投资Bresnan; 迄今, 其投资并持有的公司(Portfolio
enterprise value)总企业价值超过1500多亿美元。
-
房地产投资部:该部门已募集130亿美金,主要在北美和欧洲投资房地产资产和公司。最近黑石收购北美最大的地产公司Equitable
Properties就有其参与。
黑石的IPO,
将对美国和国际PE/VC领域,产生相当大的震动和影响:
1。 黑石上市后,将获得公募资本市场的资金以及后续融资、收购的巨大平台,为其后续发展扩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美国传统的股权私募和创投集团都是合伙人制,小而精、"闷声发大财"都是我们行业的特点;
而黑石的上市,将合伙人制“改制”为公司制并在纽交所上市,即突破了投资基金的所有人结构(ownership
structure from partnership to
corporate)、更是将从事私募投资的搬上了纽交所、成为一家公众型公司。今年初,美国一家对冲基金Fortress(FTI)就成功登陆纽交所。
3。
黑石上市后,无疑将向高盛、大摩、美林等投资银行集团发起更大的挑战,而后者则都是从投资银行业务起家、
并上市,之后大举进军私募投资领域。
黑石和他们,可谓“殊途同归”。
4。 美国和世界金融格局,
也正在朝着“四化”发展,即:规模品牌化(业务量和知名度)、多元化(业务形态)、集团化(组织架构)、国际化(业务区域)。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作为金融巨头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创新型金融投资集团的冲击和挑战,四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世界金融发展的主线。以前美国硅谷创投基金(包括最有名的KPCB,
Sequoia)投资不超过60英里之做法, 已显得过时了。
5。 黑石独特的商业模式,
应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尤其它从投资银行业务做起(corporate
finance
advisory)、并从未放弃,而且越做越强并和其他投资类业务形成很好的互补,绝对是汉理资本等国内近几年较快发展的创新型小投行的楷模。
6.
黑石去年已设立香港办公室并进入中国,委任香港前财政司司长Anthony
Leung为全球合伙人,负责大中华地区业务。
黑石如何在国内开展投资和并购业务,令人视目以待。
7。 我预计,私募投资集团的规模品牌化、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并上市,会对国内刚刚兴起、方兴未艾的PE/VC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5-10年,国内也会有大型股权私募基金集团寻求海外或国内上市,涌现出中国的“红石”集团。
3年前,
汉理资本协助分众传媒和江南春完成第二轮股权私募融资时,我曾对当时领头的国际私募基金的董事长好友说,
随着分众的投资,在2004年初,
中国的PE/VC业将引来第二春,国内创投基金也将寻求业务多元化 -
即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别 - 募集多个基金, 进行全方位的投资,
而不仅仅局限于venture capital or private
equity。非常欣喜的是,该基金在其有远见卓识的董事长和一支能战、善战的团队带领下,正朝着多元化(PE、VC、buy-out)和集团化迈进,继去年募集几亿美元风投基金之后、今年刚刚完成16亿美元左右的收购基金。
期待中国本土的“红石集团”,期待中国私募/创投基金业更大的前程、更灿烂的明天。
前一篇:互联网世界--便民通知
后一篇:恭喜科星创投基金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