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林大龙湖游记【北京青年报2012.8.4.天天副刊 发表】

(2012-05-29 21:20:29)
标签:

徐霞客

黑山羊

老苏

上林大龙湖游记

王久辛

分类: 橙卷--散文

 

上林大龙湖游记【北京青年报2012.8.4.天天副刊 <wbr>发表】

大龙湖


王久辛


出南宁上高速,向北直行约300里,便是上林。

夜宿便捷小阁,晨被啾鸟鸡啼拽耳挠心,睁眼即起,拂帘尽望,楼下青苔之上雨露莹莹,曦光返照,一片葱茏闪烁。夜雨轻轻,如一笔带过之细微山风。漱洗毕,夺门下梯,上林故友已在堂间恭候多时,不觉心头一热,却是久违的司晨鸡、破晓鸟的清新,又分明是老友情、人间爱在心头盈漾,令我恍惚间回到蒙童乍醒的朴纯至简的少年时代,让我好一阵子的心潮起伏。

上林的烟火气最是令人着迷。早饭,我们围在路边小铺的低矮木桌,羊血炒饭一碗,鳝段香粥两碗,碗是拳大小碗,粥粟淡咸,入口温润,肺心通胀,煞是意满神清。饭毕,遂起登车,沿乡路小径逶迤而走,一时过罢,便撞进山环水绕的大龙湖之波光潋滟中。

我向来喜欢夜游河湖,尤喜满天繁星倒坠水中晃动的意境,既可辨星之毫光于粼粼碧水,又可赏月之光华于幽幽之波潭,水天一色,天光云影,萦绕徘徊,把人间织成静美之雅韵天成的仙山楼阁,且又容凡俗之人在天地银河之间漫游,这况味儿,不说浪漫吧,那也是通古之文人骚客灵犀的一线心泉,沁人心脾,涵养浩然。若得三五知己同游,微醺之后环湖漫走,再你作李白我当杜甫地夸张膨胀一下,岂不尽得“竹林七贤”的往圣之千古遗风的点点滴滴耳?故我对晨游大龙湖并未上心,私下以为,很难获得什么摄魄惊心之大美,权当健身漫步于晨光吧。

车沿大龙湖山涧小路漫走,见形只影单之黑山羊在山岩噬草,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群群而是一只只呢?有只小羊孤走攀岩,令我好生为它心疼。乡友告我:环大龙湖岸分布着14个少数民族的村寨,几乎家家都养了数十只乃至数百只黑山羊,而所谓的“养”其实很简单,即,清晨将羊圈栅栏打开,山羊蜂涌而出,各奔东西,谁也不与谁结伴,各找各的食。到了晚上,领头羊仰天长嘶,如歌放亮嗓,也就三五彩调儿,于是便见漫山黑山羊齐向村寨而走,从未少过一只,哪怕是很小的黑山羊。而主家逢年过节,随时可能从圈中抓出一只宰杀烹煮,香飘山寨,而黑山羊熟视无睹,仿佛理所当然,谁也不会反抗。这就是宿命的认同?第二天,黑山羊照旧日出夜宿,一如天理天真之天籁,让我对大自然的法则,有了人性与人道所不能理解的深奥之感。

我们上的是一艘名叫“龙生”的大轮渡。在仓顶,尽望湖之山水,犹如进入“山环水绕”的桂林城,其各俱姿态的山在茵茵的水中漫游,使我对“从容”的人生有了另一番“从容”的感受,平稳、匀速,目标明确。犹如扑面的山风在脸颊上轻拂,提醒着我——这是在上林,在大龙湖,在壮乡。我思故我在啊!为了找到真正理解大龙湖的入口,我下得仓顶,来到轮机船长的身边。于是,我知道了湖岸村寨人家的生活,虽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的生活完全两样,而那朴拙与丰满的意趣与情味儿,却是神似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甚至猜想,上古之人,或许也不过如此,所谓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不就是一只羊、一尾鱼、一把草、一朵花的快活自在吗?比如,这个船老大,他姓苏,今年五十岁,属虎,育有三个女儿。他白天在码头开船,每月也就两千元。他笑着说:这湖里有地下水道,年轻人不知道,弄不好会触礁。所以他来开这个大船,不在乎那两千元。他主要靠网箱养鱼,湖中有许多网箱的标志。老苏船开得稳,且绕寻水道,如鱼在水,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的自在与潇洒。据我所知,一网箱鱼,大约有四五百尾,养个三两年,就是几千斤。而一斤鱼按老苏说,可卖四五元钱;他一箱鱼就是好几万元,工资哪能与之相较呢?他的满足可以从他脸上的笑容看得清清楚楚,而他的自在与心无挂碍的轻松悠然,却是我无法用语言所能描摹出来的。人家不写诗,也不作画,但人家天天在诗中驾船,在画中游走,诗情画意完全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相比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忧思如焚,苏老大的今天倒是实实在在的悠哉悠哉啦。

不觉间一个小时过去了,老苏指给我看:前边有一座雄之峻峰,酷似男根。我问他:当地人如何称呼?他先黠笑着说:生命之源;后又补充说:“独秀峰。”我知道桂林有“独秀峰”,这个与那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景物。据说峰底有七孔泉眼,白天有七龙出游,环峰缠绕嘻戏,而后夜入龙泉,灭迹静息于渊潭。当地人对此峰非常之敬畏,不仅因此说千年不朽,更因为两岸村寨人家多生双胞胎、龙凤胎,甚至一胎三五个之多,故两岸人家对此峰无比尊崇敬仰。然余观此峰,确是雄风独峭,巅钝而劲挺,自有一种力道蕴蓄之大美。老苏说,现在两岸山寨多为妇孺老弱之人啦,年轻人都出外闯荡去了。据说,当年有一女嫁到南宁,女婿是修路的,后来带出去了无数山寨的年轻人;现如今,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大龙湖的子孙在外承包公路。他指给我看湖岸村寨的小楼房,说:原来都是木寨子,现在全是钢筋水泥了,结实得很。孩子们在外边挣了钱,回来为父母大人盖新房,当然是用更好的建筑材料啦——我想,什么是反哺呢?什么又是养儿防老呢?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哪天你富得金山银山堆积如山,那要盖的房要建的寨,也首先是父母大人,别管你是地老天荒,还是天崖海角,此乃难以移易之本性耳。

“你下班干些什么呢?”老苏答:拽条毛巾,往峭崖上走,站在峭崖上吼几声,然后从几十米高的峭崖上往湖心里一跃而入,像高台跳水,先钻它个三五十米的深水猛子,再浮出水面游个痛快;而后,搓洗净身,顺便将“鱼笼”收回。运气好,笼笼有大鱼小鱼,甚至有尖嘴儿鱼;运气不好,十几个笼子里,也有三五笼鱼,足够煮上一大锅香飘四溢的鱼肉,不仅全家够吃,而且也足够邀上三五好友来大醉一场。老苏好酒,两斤不在话下。按他的说法,我不难想象他与乡上村寨兄弟们把酒夜宴的情景,虽没有文人吟诗作赋的酬唱与窠臼,却是杯杯见底,碗碗干净;娘娘戏得,皇上骂得;星星无法劝解,月亮无话可说;湖凉水柔,风冽山环;酩酊大醉,卧床而眠。倒也无碍身心,一梦东方之既白耳。默寻船老大苏兄之日月生活,我以为较之纷繁市井之喧闹声色来,这恰恰是最本真的好日子呢!

故友告诉我:上林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并且为上林的旖旎风光留下了一万四千多不朽文字。我心生好奇,找来反复诵读,却没有找到记载大龙湖的只言片语。后经寻问才知——大龙湖,乃1958年1月兴建,1960年之后才蓄水成湖,徐霞客哪有游历之福呢?太可惜、太遗憾了!于是,我捉笔写了这篇《上林大龙湖游记》,以补我敬仰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于此未留只字之白。妥否?请上林故友与新交正之。


                                           2012.5.28.京华


 


【北京青年报】2012/08/04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游南宁大龙湖 http://bjyouth.ynet.com/3.1/1208/04/734901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