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对于杭州人来说,飞来峰实在再熟悉不过了,不过如果不是灵隐寺景区收两道门票,或者灵隐景区里的两处国保单位,通常无论杭州人还是外地人,都觉得飞来峰景区和灵隐寺景区是一体的。杭州三评西湖十景中有灵隐禅踪一景,这一景我觉得是包含了灵隐寺和飞来峰两处的。但从文化内涵来看,把飞来峰和灵隐寺分开去讲,也大有可说之处。从很早开始,我就有意识得把灵隐寺和飞来峰造像分开去记录。这组飞来峰造像的造像部分,有雪天的,有光影的,有大部分时间看到的无光的(因为飞来峰造像在飞来峰北麓,造像逆光是常态),历时很多年,这几年去灵隐基本保持每年至少去一次,没有以前多了,但看到以前没拍到过的有意思的照片还是会记录一下。
飞来峰造像的断代是五代至元,飞来峰诸多造像中可以确定年代最早的是西方三圣的造像,是后周时期的,在飞来峰300多造像中,大概有200多是北宋的,这跟印象中,大多是元代的不太一样。但造成飞来峰造像印象中很多事元代的原因是,在全国范围内,元代造像十分稀少,而飞来峰造像这几十尊元代造像,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元代造像最多最集中的一处。所以飞来峰造像虽然没有北方中原的那些石窟出名,但他却在中国石窟造像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特别是晚唐以后,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中原石窟艺术已经转向衰落,大足石刻向西继承了石窟造像艺术,而飞来峰造像则是向南继承了造像艺术。所以晚唐以后的造像的精品已不再中原,而是转向西部和南部。
飞来峰造像本来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文保的艺术和历史地位,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定时,把烟霞洞天龙寺等一众西湖群山里的零散造像和飞来峰造像合并成为了西湖南山造像一项。但飞来峰造像无疑是西湖南山造像中最重要的一处所在。
飞来峰造像从五代始,继承了一部分唐风,但最重要的风格是宋代的造像风格,特别是那尊著名的弥勒佛群雕,他近乎是现代各类弥勒佛造像形象的标杆,据说这是最早的弥勒佛布袋和尚形象的造像,出处我没考证过。飞来峰早年是可以近距离到弥勒佛造像跟前的,现在灵隐寺人越来越多,为了安全考虑,靠溪边的小山路封掉了,不能通行,以至于,看弥勒佛只能隔溪相望。不过近两年,不少洞窟里安装了照明,这是以前没有的,可以看清洞里的石窟,比以前黑灯瞎火看不清好了很多。最近一次去飞来峰,有发现了部分我以前似乎没有走过或者没有留意过的小洞窟,又有不少惊喜的发现。飞来峰造像其实在石窟艺术的工艺上,是一点不比中原和北方石窟差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没有云冈、龙门有名,吃亏在没有巨型的石窟造像。但云冈和龙门都主要是皇家石窟,而像大足和飞来峰之类的,无论在财力或者是当地的山体,都无法雕刻出如此巨大的造像。
飞来峰造像是元代石刻最多的一处所在,虽然只有几十尊,但足以弥补全国范围内元代石刻很少的遗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石刻融入了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所以飞来峰造像上还有藏文,元代造像也是汉、藏佛教风格杂糅的。这对喜欢石窟艺术的人来说,简直是石窟风格的宝库。
这飞来峰的北麓的造像在杭州这个东南佛国之中,其实也像一个异类,飞来峰本身的石质在其群山中十分奇特,像是从其他地方搬来一般,而济公背媳妇救村民的故事,又是每个导游必讲得典故。无论是故事中还是现实中,飞来峰都像自天外而来。而飞来峰造像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与灵隐寺本身相较,更具全局性的传奇色彩。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