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主题歌不如汉城奥运主题歌?

标签:
北京奥运主题歌汉城奥运主题歌杂谈 |
分类: 热点话题 |
京奥主题歌不如汉城奥运主题歌?
张放
到底哪个奥运主题歌更好,更具有感染力,更让人听后不忘?是北京奥运主题歌,还是1988年汉城奥运主题歌?这是一个问题!从我们主办国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听到人们说,北京奥运主题歌更好,更上了一层或至少上了半层楼。我在写《奥运开幕式,震撼整个世界》的博文时,也是这么想的。至少我认为,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合唱,不比88年汉城奥运主题歌有什么逊色。
但当我把人家当年的那段录像找到,并再听了几次,(过了20年,我们很多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不得不折服,不得不说声:还是人家那首歌玩得更好些,咱们这个主题歌,真如《奥运开幕式,震撼整个世界》后面的一千多评论里的诸多评论所说,是软了些,给人印象浅了些。或者,我看,至少不会留到20年后,还依然听上去那么耳熟能详,那么朗朗地就上了口了。可能20年后,谈论起今天的北京奥运会的话,会说起那张艺谋式的恢弘,说起那在空中跑起步,身体有些变形的李宁来,也可能会说起奥运前的圣火传递过程所发生的与洋人不淑的故事来。可能惟独不会谈起的,就是这首有些软软的主题歌来,因为那时的人们对这首主题歌的记忆,可能会淡忘到起不起来的地步吧。
Hand in hand
by Koreana
Official Seoul 1988 Olympic Games Song
(《心手相连》,1988年奥运会主题歌)
(不用翻译了吧?这歌已经成为那时的人们的一个共同的记忆了呀。)
See the fire in the sky
We feel the beating of our hearts together
This is our time to rise above
We know the chance is here to live forever
For all time
CHORUS:
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Hand in Hand we can
Start to underst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
Arirang
Everytime we give it all
We feel the flame eternally inside us
Lift our hands up to the sky
The morning calm helps us to live in harmony
For all time
CHORUS:
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Hand in Hand we can
Start to underst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
Arirang
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Hand in Hand we can
Start to underst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
Hand in h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between us)
Hand in Hand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如果说得再深入些,或语言再稍微尖刻些的话,应该说,为追求十全十美的张艺谋,在主题歌的整个效果方面所下的工夫,绝对少了些,结果,它成了整个开幕式中的一个软肋。我想这与刘欢和布莱曼的演唱水平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关键是作曲。实际上,把曲子做到这般混沌状态,我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不信的话,诸位可以常到“CCTV音乐台”上面瞅瞅,随时可以发现,由我们中国人作出来的曲子,基本上都属于这种风格:混沌而缺乏高潮!刚要上去,就懈怠地下来了,刚要有所前进,就又龟缩起来。究根溯源的话,可以从中国人的性格中窥视到一斑:中庸而不喜张扬;也可能与中国人发明的那个古筝乐器有关?即便急风暴雨到了高潮,也只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里简单激动一下算了,而且还得等有个听得懂的人来,而不喜四处张扬?
这次的开幕式,无论从方方面面,几乎都达到完美境界(当然我也看到和读到有些酸溜溜的文人墨客说着不着边际但听上去似乎是那么回事的屁话,毕竟文人相顷么。我们都可以忽略不计。)张艺谋也希望使这个开幕式达到一个巅峰,成为一个丰碑,让后来人想超越,得费出相当的气力与智力。但就在这个主题歌的处理上,却让人感到有些软。假如做到了好,我想,人们会热情地谈论起它来,并马上就会想到去学。但现在看来,我们可能有些笨了,居然认为找个假洋鬼子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搞定,居然以为喝几天法国墨水,就可以造出一个洋歌来,这有些天真了。其实,再怎么着,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基因不变,作曲的感觉就永远不会变。我们的邻居,也同属亚洲的韩国人,可能更聪明些?因为现在看来,他们已事先知道自己与中国传统相类似,不可能写出什么太有高潮的歌,于是干脆邀请洋人,于1988年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Hand In Hand主题歌?
其实严肃地说,我认为,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如果说与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歌相比有逊色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这首只能算是一首抒情也优美的歌,可也仅此而已。它完全不能与恢弘庞大的北京奥运会相匹配,也就是众多网友所说的“软”的问题。要写出与这么宏大场面相匹配的主题歌的话,光凭优美与抒情,恐怕不够。另外,把优美与抒情写到只配在咖啡馆里与女朋友说说话当背景音乐的水准上,显然有失所有观众心理所要求的宏大与壮观的审美诉求。
假如让我选择这两首歌哪首更是我的最爱的话,我可能会爱屋及乌地说,喜欢刘欢和布莱曼的。不过,我知道,这是捧场的话,尽管是必须的。可我的内心却会告诉我,相比之下,我的真实想法却只能是:更喜欢那首20年前就已经深深刻入我的心中的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怕人买货,还就怕货比货呢。
那首1988年的奥运主题歌,旋律是恢弘的,感觉是大气的;
那首1988年的奥运主题歌,在赛后马上形成一股急旋风,刮遍亚洲,刮遍全世界。
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假如再有机会我们中国人来举办另一次奥运会的话,(别说不可能喽!)那么,我们最需要努力的地方,不仅仅是开幕式本身,也应该好好好好地花些时间与气力,或请个非中国人创作出一曲有低吟,更必须有高潮的主题歌出来。也让几千年不太会释放情感的中国人,来一次真正的“高峰体验”:把心底的歌给嚎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