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闲谈中国电影


标签:
博客心境原创电影娱乐 |
分类: 电影世界 |
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不好。说是都聚焦在下半年,贺岁档就不少。其实,中国的电影市场说多少票房是个“虚假”性的数字,为什么?因为没有一批忠实的观众,何谈未来有稳定的票房。前几年,一度有些大的投入,一些知名的导演,却相继的在他们的手里被拍烂了,张艺谋的《三枪》把我打醒了,那《黄金甲》和《十面埋伏》可笑得大发啦!陈凯歌的《梅兰芳》算老实,可是完全没有达到影片应该表现出来的内涵;《赵氏孤儿》前紧后松,缺乏质感与变化;《夜宴》也是可笑之作;《赤壁》看的不笑场都不可能,想着应该让赵本山来演诸葛亮可能更合适;《让子弹飞》也就是较好看一点,除此之外,没有看二遍的欲望。这种电影除了大场面,演员阵容哄一段时间的人之外,还能拿得出来什么?粗制滥造的作品,还说是大制作,打死鬼,鬼可能信。
有人说,你说不好,你去拍呀?这不是他妈的抬杠吗?我是个观众,说说还不行。中国电影在逐渐的滑落,票房上的增长丝毫代替不了艺术与内容上的空白,整体的沦落至一个无法让人接受作品,我最近两年除了陪女儿看动画片,再也不花钱受骗上当,为什么?我不信任他们拍出来的电影。我也不期求电影有啥教育意义?有啥警醒?有啥内涵给我以方向?我就是爱看电影,我看的就是一个故事。好看就行,可是我看到的不好看,而且很难看。为什么?中国电影到底怎么了?我真的是不认识啦!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这种艺术靠怎样的现实和文化去把握它?实质上就是人的一个终极思考,这种思考主要还是来源于社会与生活。通过社会去表达我们应该表达出来的思想,而产生共鸣。电影本身是一个手法独特,蒙太奇手法运用的结果,其意识流的方向一般是适合欧美人文化的思路与思考方式,国外的一些艺术片或意识类型影片,是完全通过电影语言而表达出来的,而这种艺术片的方式如果直接介入至中国人的电影,其类型、意识与思想就不尽相同。拍出来的电影往往不为人所接受,这也就是中国有些艺术作品不为广大群众接受的现实。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注重于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注重于故事之间相互的细节与把握,其“讲故事”的方式是一流的,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就是这样的,从“评书”、“小说”都是这样的模式,促使我们完成一个电影创作本身的故事是一个叙述的过程,很流畅,很自然的方式,不同于西方电影大量的变换与切换之间的意识想法。语言上更近乎于直白、直露,没有造作与晦涩,所以我们的电影在文化内涵上是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结合我们影人对于电影的理解,就构成了中国电影独特的人文意识。我们在看《小城春秋》、《我这一辈子》、《林家铺子》、《家》、《红高粱》、《霸王别姬》等都是如此。首先,我们是有一个非常的故事情节,通过电影艺术化手法与演员的表演而使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直叙出来,故事性强,耐人寻味。而我们现在的电影恰恰丢掉了我们国人“会讲故事”的理念,去注重于一些画面的塑造与一些不存在的意识方面的手法,致使故事没有讲好,画面又缺乏真实的感觉,意识方面的转换与西方电影差距又很大,造成我们的电影逐渐的缺乏了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背离传统去追逐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学没学好,把原来的老本还丢了。
再有一点,我们的电影现在将文化的价值与认同抛在脑后,去追逐一种场面、刺激、性感、动作,这不是电影其本身所应该表现出来的东西。我想问您,《无极》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三枪》是什么主题?《梅兰芳》想说明的是什么?《赤壁》为什么拍成这样?统统的没有答案,也许是我水平低,看过之后,我的遗憾从心底而生,不知看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真正的好电影在于百看不厌,《红高粱》、《霸王别姬》是我看多久都不会烦的电影,可是这种电影我们现在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影片,《赤壁》中非得让小乔和孙尚香出场,不知为何?就为了林志玲那让人“骨头酥了”的嗲音吗?我的个天呀?《黄金甲》非得让周杰伦出场,不为票房为啥?钱哪?要赚,可是不能拿烂片来充。
国外的电影也有烂片,但他们同样在传递着一种价值与思想,《阿凡达》大场景足以震撼,但很明显能够看到导演表演的主题。我们能做的是什么?不要再去追一些不现实的东西,甚至就是去年的奇迹《失恋33天》也同样具有可笑的成分。我们的观众也在幼稚的电影中徘徊和渡过。长此以往,中国电影会在一个虚假繁荣的市场迷失,而掉进漩涡。现在的电影市场被娱乐风所取代,绝不是电影有多好,而是小青年在拿它还当时尚,还当玩乐,如果他们玩腻的那一天,中国电影想收场就来不及了。
胡言乱语一番中国电影,因为我爱电影,更爱中国电影。
费玉清《原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