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读四大名著(四)——《西游记》

(2011-12-02 08:36:31)
标签:

西游记

吴承恩

孙悟空

唐僧

猪八戒

分类: 读书之后

 

〖原创〗我读四大名著(四)——《西游记》

    老人常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秉承着这句话,一直未看西游,看来已是20岁左右,不看也有一个缘故,因为这些故事在小人书里面看得太多了,不看也知大闹天宫、白骨精、人参果、宝象国、莲花洞、车迟国、女儿国的故事,加上当时热播的电视剧,这就更无从让人想来还有书可读。《西游记》是我读的最少的一本四大名著,只看过一遍,想来也已有快20年了,一晃岁月已过了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十三载岁月,经都取回来啦!

    《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在市井小镇,在茶余、饭后、乘凉、扯蛋之时遍布,可以想象到中国人如果谁不知道孙悟空和猪八戒,那该是怎样的境地?他来的那个地方是不是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在闹天宫中度过,不断的在“如意金箍棒”的玩耍中度过,不断的在火眼金睛中度过,在“三打白骨精”中度过。还记得二哥小时候最“著名”的画作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各种类型,均是模仿小人书中所画,每幅画必有一句题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小时候看的六龄童演的绍剧《三打白骨精》至今在影像里无法抹去。

    《西游记》在心理上对于中国人是一种跨越,我是这样认为的。本来中国的先祖有着丰富及超前的想象力,在空间与时空上的真实对话,表现在文化上皆有记载。我们看自盘古开天,女娲炼石,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瑰丽带着神奇的色彩,这种色彩转化为文化之初,即为我先辈所拥有,一种传承的文化经过递接,在思想上形成无比绚丽的一景,春秋之时,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思想至今创造出的文化内涵与影响力还未出其右,我们现在的文化仍然无法脱离其传统思想。而封建统治却禁锢了思想,限制了行为,从根本上抹杀了人性美好的向往与理想主义,《西游记》恰似一道划破这漫长封建之夜的一个星星,璀璨夺目,光华闪耀。

    《西游记》是自由的象征。一个取天地精华的石猴,生于天地,无有羁绊,无有束缚,纵情于山水之间,自身寻求自由美好的生活,自由是其真正的向往,在天宫马厩任意纵马驰骋,在蟠桃园肆意枉为,在兜率宫大吃金丹,在千兵压境却勇敢抗争,不屈之精神与自由身同在,不求结果,以求一生之自由,斗争。虽压于五行山下,却仍待未来之重生。再看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一干人,哪一个又不是为了自由、快意、生活而不断的去抗争,皆有反抗与无奈,人都来自于不同环境,自由是人人所希求的目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否也在你的心中存留?

    《西游记》是正义的象征。任何社会都有一种势力在长期积压,积压在一定程度就会有不真实的东西存在,恰如各种妖魔鬼怪,这种存在的源点也在于矛盾。这种矛盾的相互存在,致使出现人伦、道德、社会、价值的偏离,《西游记》永远倡导着一种正义,一种理性,一种道德,一种良知。基于此,我们才会见各类故事之中,皆有此正义之感所存在,一方面寻求正义,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德、义、情”上又有把握与分寸,既坚定又执着,不存在于非正义之语,任何故事皆以正义为出发点而落于正统。

    《西游记》是理想主义的向往。成书之时正是封建统治顶峰即到之时,一种盛极而衰的现象正在慢慢的形成,《西游记》在八股文、文化颓废、思想封闭之时,创造出了形如烈火的态势,将一种理想恰到好处的移接到一种美妙的神话传说之中,将之所有的故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加入丰富的人文思想,为在一种固定、偏执的理教说唱中独树一帜。现在我们看到的故事还停在观赏玩笑之间,而我一直在想这样的故事出现于明代之时,反抗玉皇、寻求真理的价值对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将是一种何等的冲击。

    《西游记》的叙述方面,我觉得在古文的运用上要超过其它三部名著,有一些是不太容易看懂的,文法上虽属古白话,但相对来说古文要重一些。书中的场景、风景、服饰、摆设、人物描写都极尽想象力,一些情节的设置也是奇峰突起,虽然有些故事情节有些雷同,但是按其终究目标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各类传统神话故事的集合,从另一个侧面记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这是其留给我们的另一贡献。

    《西游记》是愉悦之作,是快乐之作,是少年的心,是老人的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