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读四大名著(二)——《水浒传》

(2011-11-30 08:38:01)
标签:

四大名著

水浒传

施耐庵

宋江

武松

鲁智深

晁盖

吴用

林冲

潘金莲

西门庆

分类: 读书之后

〖原创〗我读四大名著(二)——《水浒传》

 

    先后有两个著作对我看《水浒传》颇有指导,一个是《金圣叹批水浒传》,另一个是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高中学的一篇课文;老版电视剧《水浒传》武松给人的印象极深,加之当时少林功夫的风靡,学着“醉拳”的样子着实夯奋了一阵子。小学5年级时,哥哥借回一本《水浒传》,自此结缘,有些文字对于我还是生疏,如开篇第一节我就不甚清楚,囫囵吞枣,咽下去再说,《水浒传》的情节是最让孩子着迷的,为什么?这里的侠、义、武、情,痛快淋漓,看着过瘾。此后又看过2遍还是3遍不太清楚了,有时无事也看上一段,算是“路过”,每次都能看下去,也许这就是“经典”的作用吧!我能背下来108将的名字及外号,这不容易吧!我小时对这个特感兴趣,看着“呼保义”,为啥?“鼓上蚤”,为啥?“摩云金翅”,为啥?这些名字真的让我很着迷。

   

    《水浒传》看过热闹之后,看过一些点评之后,方想《水浒传》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水浒传》的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它体现的往往是命运的“悲”,似乎人无法对于外界有所把握,也无法控制,人在世界上的渺小不受自己的行为所支配,不受自己的思想所支配,想的东西与实际执行出来的东西偏离很大,命运的悲剧总在重复,一种目标寻找到了,另一种结果也就出来,人又失去了原来的目标。这就是人周而复始的悲剧。我看过余华先生的《碧血梅花》也是说明这样的一个命题。我们看武松并不想上山,可是哥哥惨死、报仇无望,刺配,行侠又被诬陷,悲剧中的悲剧,怎么办?宋江是悲,不情愿是悲,杀人是悲,题反诗是悲,被劫法场上山是悲,上山被招安还是悲。杨志想卖刀却入狱,石秀想帮朋友却被害,卢俊义想施舍却被赚,看到张顺被射死在涌金门,太多太多的悲,很少喜从中来。所以,我想《水浒传》的悲剧性的结尾是一个悲的结束,是另一个的开始。这也许是作者本意即立下的,全书是从一个悲情的角度,述说着一群英雄的悲惨世界,人既已无法掌握,你让他有一个好的结局,是不可能的。

    ——《水浒传》中最多的友情,即兄弟之情;兄弟有相互依存,有相互依赖,有肝脑涂地,有歃血同盟;这种情是纯洁的朋友之情,所帮、所助、所扶,无论任何情势,均不在此,纵粉身而无顾其它。中国的侠义之情此书一览无余,宋江舍命送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武松醉打蒋门神、江州劫法场、曾头市捉史文恭,都是以情来展开,无情就无有这些事情的发生,无情所有的人均可无事一身轻,也没了这么多的麻烦事。另外,还有一些亲情,武松与大郎之情让我们看到情之所在,情之所伤,“小潘”不理解的是“兄弟”情谊,惹火而自焚;宋江父子之情,阮家兄弟之情,张横、张顺之情,这些亲情无法割舍,在书中描绘也详实。谈至感情,似乎女人在《水浒传》中都是荡妇,是衣裳,是可耻的,自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均属一类,相反英雄之中的扈三娘却以真情感人,本不爱矮脚虎,却于最后之时夫妻之情尽现,让人唏嘘。自此,情是《水浒传》不变的话,无情则无义。

    ——《水浒传》中让人看过之后,长叹一声。宋江没了、吴用没了、李逵也没了,兄弟各分散,不在其间,雕梁挂织网、酒器散尘埃,枪、马无去处。我们叹宋江的运、叹武松的仇、叹卢俊义的恨、叹鲁智深的勇、叹林冲的情,我们总在叹,因为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去叹,一个人至此命运,却无法让其走下去,必须走一条并不属于自己的路,你怎么办?你有得选择吗?恰如武松,可以不杀潘,但是作为情来讲,不杀则自己余生将如同死。不杀就是自杀,阳谷县令也是一叹,但无法,叹啊!人的命运何已到斯如此地步!

    ——大碗秤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想走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酒在《水浒传》中的作用太大了,没有它这个东西,好多事都办不成,不喝酒鲁达能打山门,杨志会丢了生辰纲,武松会打了蒋门神,宋江会题什么反诗,都不会啦?看来酒能乱性不假,武松醉打是假醉,其余的可是真醉呀!就这样,酒借助于人的不佳心情展露,有报复、有仇恨、有计谋、有不满,但是这酒真是推波助澜,一波儿又一波儿,使之豪侠难忘,小鬼缠之,皆从酒来,三杯两盏,大开杀戒,不得不防。酒乃祸根。

    ——我认为《水浒传》的文笔与结构是最好的,他的人物出场、语言、性格描绘、动作均是一等一的作品,正如象金老说的那个意思“该简则简,该繁则不厌其繁”,《水浒传》的文学特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现在一个故事上将其分成若干,每个故事又精彩纷呈,能做到这一点的文学作品还真是不多。《水浒传》中的文体现在用字的精炼、概括、不费笔墨,描写传神,如茅盾写到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突出了环境与即将开始的小说情节,紧扣,不可言传之。写西门庆与潘金莲一段,详写王婆勾引的步骤,繁之又繁,使之看着尤生憎恨之意。能做到此书简炼词语,又能充分达到吸引读者的文字着属不易。现在我们拿一些历史小说来看,与《水浒传》的差距较大。

 

    《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小说,看着过瘾,徒呼奈何,与书中的人物共命运,却又怀疑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无论何时,它给我的震撼与吸引将是永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