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产品周报9.3

(2007-09-03 08:50:19)
标签:

证券/理财

商品期货

分类: 投资笔记
 

期货市场

CBOT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DCE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大豆:CBOT大豆期货周五收盘下滑,受小麦期货回落引发的获利了结打压。交易商表示,大豆市场早盘受小麦期货触及历史新高带动走高。但随后下滑,因小麦盘中回落。一位分析师表示,小麦期货的回落成为大豆交易商“在周末前进行获利了结的最佳借口。”美国大豆单产忧虑亦帮助CBOT大豆期货早盘走强。但上述分析师表示,这种担忧有些“过于悲观”。

豆粕/油:大豆类产品期货收盘涨跌互现。豆粕期货下滑,受大豆期货走低拖累。但豆油期货收盘走坚,自豆油/豆粕套利交易中获得温和支撑。

现货市场

                       大豆价格日报              单位:元/吨

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  (2007-8-30)      单位:万吨

周五,由于早熟大豆即将上市,目前东北产区大豆价格出现下滑。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继续大涨势头,沿海主要油厂豆粕出货价格都达到3000元/吨。豆油出厂价格弱势调整,菜油和花生油出厂价格以稳为主,港口24度精棕油跟盘止跌趋升。

重大事件及焦点

Ø        外盘提示:美国“劳动节”假期 CBOT周一休市

 由于9月3日(周一)为美国“劳动节”公众假期,CBOT将休市一天。以下是农产品期货的交易时间安排:

9月2日(周日):隔夜电子盘休市;

9月3日(周一):公开喊价盘、电子盘均休市,隔夜电子盘恢复交易;

9月4日(周二):正常交易。

注:以上时间均指CBOT当地的美国中部夏令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CFTC持仓报告截至828当周)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的净持仓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豆油期货的净持仓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豆粕期货的净持仓                                         

    广发看市

周内,大连大豆和豆粕期货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涨幅均超过100元/吨。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方面的压力,目前国产豆数量很少,油厂豆源不足,加上进口大豆成本不断上涨,造成成本推动;二是对饲料需求的预期使得市场对豆粕普遍看多。豆粕吸引了巨量市场资金进入,周四仅M0805合约的成交量便已经超过百万手。

基金在豆类期货上的持仓出现分歧。基金继续大幅减持在豆油期货上的持仓,多头减持数量超过5000手。基金增加在大豆和豆粕期货上的净多单。目前基金在豆油期货上的净多单已经由上周的31379手继续减少到28日当周的28771手,而本年度,基金在豆油期货上的最大持仓曾达到89459手(2007年4月10日当周)。基金在大豆期货上的净持仓恢复到10万手以上,达到101151手,上周的数据是 96119手,本年度基金在大豆期货上的最大持仓为142534手(2007年6月19日当周)。基金在豆粕期货上的净持仓增加51840手,至47939手,本年度基金在豆粕期货上的最大净持仓为64577手(2007年2月20日当周)。

广东和江苏地区大豆压榨利润已经达到110-130元/吨,大连、天津和山东地区的压榨利润超过150元/吨。

美国作物天气方面,温暖干燥的天气加速三角洲地区玉米和大豆作物的收割,美国农业部表示,美湾谷物储运仓库本周的玉米和大豆商业库存均有所增加。气象服务机构DTN预报,未来5-6日中西部地区天气可能更加干燥温暖。但俄亥俄河谷地区结荚阶段晚期作物的生长压力可能增大。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疫情预测,本周亚洲大豆疫情的扩散前景较差。

目前大连豆一的仓单数量已经超过5万手,进入交割月,A0709合约的持仓量也仍还有10万手,对于处于旧的年度末新的年度初的大豆市场来说,这个数量明显偏高。

随着新的市场年度的到来,天气因素对大豆市场的影响将逐步减小,而且美国气象服务机构公布的未来天气情况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市场将开始关注供需面的情况,9月12号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大豆供需报告将初步奠定新年度大豆走势的基调。新豆的逐步上市后,大豆期货可能应该会理性回归,但供需报告公布前,内盘的强势仍将维持,即使有所回调,也将在高位运行。

白糖玉米周报(8.27~8.31

郑糖

——“起伏跌宕”

国外方面

泰国:受降雨充足和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预计泰国07/08榨季的甘蔗产量将达到6670万吨,比上榨季6380万吨的产量增加了4.5%。一些贸易行甚至预计甘蔗产量可以达到7000万吨左右。如果甘蔗产量达到预期水平,那么新榨季可产糖680万吨,高于06/07榨季669万吨的产量。

按照国际食糖组织的预计,受一些主要出口国,如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还有一些后起之秀,如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加入,2008/09榨季国际食糖价格将继续下跌。而一些主要食糖进口国也减少了食糖的进口量,越南在国内食糖产量增产的背景下也开始出口一部分剩余的食糖。

俄罗斯:为防止过度进口,保护国内甜菜种植农以及糖厂的利益,俄罗斯食糖生产者协会对于在明年1月份至5月份以及12月份期间把原糖进口关税上调至250美元/吨的建议表示支持,但是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意见。今年7月份,俄罗斯食糖生产者协会同意把关税下调至220美元/吨的水平。

国内方面:

近日,农业部发布2007年7月糖料市场监测信息:

一、2006/07榨季食糖生产结束,产量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1200万吨,比上榨季增产318万吨,增长36.1%,均为历史最高。截至6月末,本榨季累计销糖892.73万吨,同比多销235.83万吨,也是历史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低糖价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在各地糖料扩种的形势下,预计2007/08榨季糖料面积增加10%,食糖产量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二、上半年我国食糖进口量小幅增长。上半年进口食糖49.2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食糖8.0万吨,同比下降8.8%。

  三、2006/07榨季国内食糖市场供略大于求,糖价继续下跌。本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200万吨,加上期初库存和预计净进口数量,总供应量预计为1355万吨。由于本榨季糖价的大幅度下降,使得食糖消费量大幅增长。预计本榨季国内食糖总消费量1220万吨

  四、全球食糖市场仍是供大于求,预计后期国际糖价仍在低位运行。德国分析机构F.O. Licht发布最新报告,再次上调本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到1.673亿吨,调高550万吨。全球食糖产量预测逐步报高,主要源自亚洲地区的增产,其中66%来自印度。目前,发展酒精生产并没抵消食糖的大幅增产,但本榨季偏低的糖价和玉米价格偏高的局面将对食糖消费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预计07/08榨季全球食糖仍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供给过剩将有较大的缩小。

下图是7月16日以来,期糖指数逐日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图。其中,蓝线是逐日价差,位上一交易日价格与后一交易价格日之差;而红线则是成交量变化,即前一交易日成交量与后一交易日成交量之差,单位:万手。

可以看出,逐日价格波动与成交量变化趋势几乎一摸一样。而这段时间以来成交量波动剧烈时,期糖价格也表现出大幅度拉升。这两周期糖呈现调整格局,价格波动与成交量波动也都减缓,有理由认为这段时间期糖价格波动基本上是由于成交量波动引发的。

本周周初,期糖大幅度下跌,将0801合约逼向低位,因而引起反弹走势,临近当周结尾,开始大幅度回暖。白糖指数、主力0805合约纷纷夺回3800一线,但是其后走势仍然显得疲软乏力。

本周评论:

当周五,国储收糖仍然无果而终。此外,近两周的趋势可以看出,资金的力量也开始虚弱,有待“休息”以便积蓄力量。因此,下周仍然可能是在3800一线振荡,不过下行的力量有所增强,可能下周会再次上演跌宕起伏的走势。

操作建议:

短线交易,高空低多,建议长线暂时观望。

 

玉米

——满盘疲气秋风里

国外方面: 

国际谷物理事会( IGC)预估全球玉米产量为7.55亿吨,较上个月的预估增加300万吨,且远远高于06/07年度生产的6.96亿吨。IGC上调全球玉米产量预估,因美国玉米产量预估上调幅度高于欧盟玉米产量预估下调幅度。IGC称,玉米种植带广泛地降雨及较为凉爽的天气状况明显改善美国玉米单产前景,其将对美国玉米产量的预估上调1000万吨,至3.3亿吨。欧盟玉米产量预估下修约300万吨,反映了保加利亚、匈牙利及罗马尼亚玉米产量的进一步下降,受天气干燥影响。

国内方面:

   一、玉米面积增加,部分产区旱涝灾害对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今年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尤其是东北主产区增幅明显。华北黄淮产区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玉米面积也将有所增长。7月份,春玉米北方大多处于拔节至抽雄期,西南地区处于乳熟至成熟期。7月,大部分产区玉米总体长势良好。但淮河流域、西南地区出现区域性的强降水,部分农田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玉米生长受到影响。吉林和辽宁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冷害天气,玉米发育期有所延迟。西北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部旱情持续,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二、上半年进出口均增加,出口省份集中在东北地区。07年6月出口玉米16.0万吨,同比增长39.9倍。上半年累计出口366.8万吨,同比增长62.9%。上半年累计进口6772吨,同比增长1.2倍。

  三、国内玉米供需快速增长,库存略有增加。预计2006/07年度我国玉米总供给量比上年度增加6.2%。总消费比上年度增加4.4%。其中,饲料消费增1.6%;食用消费减6.7%;工业消费增18.8%。加上出口,年度玉米总需求比上年度增5.0%。由于玉米新增供给量略高于当年度消费总需求,全社会库存将有所增加。库存消费比比上年度提高1.9个百分点。但由于工业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玉米供给正向偏紧的方向发展。

四、2007/08年度全球玉米产需大幅增长,库存略增。据美国农业部预测,06/07年全球玉米总产量为7.01亿吨,比上年度增0.7%。全球消费为7.23亿吨,增2.7%,由于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全球玉米库存将下降到1.01亿吨。库存消费比为13.9%。06/07年,全球玉米贸易有所扩大,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7%和5.6%。预计07/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77亿吨,比上年度大幅度增产10.9%。同时,全球玉米消费增速继续加快,消费量将达到7.70亿吨,比上年度增长6.5%。其中饲料消费4.84亿吨,增长2.1%,占总消费的62.9%。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增加到1.08亿吨,库存消费比14.0%。

五、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增幅趋缓,国际价格大幅下降。

  7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但增幅减缓。中旬,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1516元/吨,环比涨1.4%,同比涨14.7%。其中,东北产区环比涨3.2%,同比涨16.9%。华北黄淮产区环比涨1.1%,同比涨14.7%。销区平均批发价格1744元/吨,环比涨0.9%,同比涨16.3%。

本周评论:

当周,连玉米受到豆粕大幅度上涨的引诱,基本上稳定增长到1600一线附近,但周末上涨依然乏力,在开盘上行之后,盘中开始下滑。玉米盘中主力合约0805成交活跃,持仓巨大,都在45万手以上,同时玉米价格走势震荡,说明多空双方分歧极大,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难分高下。如此,玉米利剑压顶,涨不上去、跌不下来,盘整趋势可能继续,价格将会在1550到1650之间上下走向均衡,目前看不到突破的迹象。这样,不论多空,短线交易可能仍然获利不大。

操作建议:震荡走势,原单继续持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