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商品期货 |
分类: 投资笔记 |
白糖玉米周报(8.06~8.10)
郑糖
——糖市盛宴中狂欢
国外方面:
国际糖业组织(ISO)周四发布月度报告认为,从初期情况看,估计07/08榨季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量将超过1,000万吨。ISO表示,由于7月份全球食糖供给大量过剩对市场的压力有所缓和,当月国际原糖价格的跌势有开始放慢,7月份国际原糖平均价较上月上涨了0.89美分/磅(+0.6%),收于10.18美分/磅。
俄罗斯:糖厂联盟预测07/08榨季甜菜糖产量将比06/07榨季增加10万吨,达到336.5万吨,甜菜产量可比06/07榨季增收100万吨,达到3,100万吨。
墨西哥:农工糖业管理委员会周三公布的数据,目前墨西哥已结束了06/07榨季的生产,全国累计生产半精练级食糖5,314,081吨,较05/06榨季5,282,088吨的产量增长了约0.6%。
印度:印度南部的一家糖厂已经向国际贸易行出售了20,000吨即期交货的06-07榨季印度产原糖。早些时候印度食糖进出口公司(ISEC)就曾以FOB 264美元/吨的价格向迪拜方面出口了一批原糖。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巴基斯坦贸易商有意从印度采购20,000余吨印度产白糖。
巴西:贸易商说,巴西酒精需求开始加速升温,这对正处于8月生产高峰期的巴西酒精出厂价将继续形成支撑。受7月份巴西中-南部地区的非季节性降雨的影响,该地区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把田里的甘蔗悉数收割完毕,最终可能会导致今年中-南部地区的食糖和酒精产量达不到先前的预期。
国内方面:
两周以来,国储收糖都以零成交而告终;与此同时,当周现货市场成交也比较冷清,有的甚至无成交,不过广西的大型制糖集团,比如南华、东糖和凤糖等成交相比市场而言反而比较好。这或多或少说明白糖的确有集中的迹象。
下图是以成交量、持仓量与当日结算价估算的今年7月以来,白糖期货的成交金额与持仓金额。其中,成交金额=成交量×结算价格×10吨×保证金比例(取10%);持仓金额=持仓量×结算价格×10吨×保证金比例。(单位:元)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7月12日以前,白糖期货市场上总的成交金额、持仓金额不到2亿元,用杠杆交易实际撬动的资本也不到20亿元。7月12日持仓金额超过2亿元,成交金额亦然徘徊不前。在7月26日国储宣布收糖后,成交金额与持仓金额不断上升,成交金额在当周的8月9日到达最大值,约有11.7亿元左右,而持仓金额同步达到4亿元,实现杠杆交易40亿元。
翻倍增加的资金量就已经能够说明为什么近来期糖价格一涨再涨。目前市场已经基本上消化了利空因素,在没有新的利空增压下,游资不会离场,反而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参与期糖交易。不仅如此,现货市场也表现出语期货市场相同的走势,现货、期货价格基本上“跌则同跌,涨则齐涨”,就连涨跌幅度都想去不大,这样也就造成了糖市的“狂欢”。
本周评论:
当周一期糖率先走出疯涨行情,其后开盘的现货也紧随其后,相互推波助澜,终于期糖走上了涨停板,其后两天开始技术上的调整;当周周四,糖市再次上演盛宴狂欢,并且成交量、持仓量都膨胀到记录性的新高度。周末,期糖先是高开,期后空方发动进攻,期糖纷纷急速下跌,不过0711却是盘中的引爆点,始终没有被空方攻克,多方在随后发动淋漓的反攻,一度收复失地,不过最终还是没有盯住空方的强大力量,再次出现下滑调整的走势,不过相对周中的回调,周末的下的显然幅度不大。
当周盘中价格震荡剧烈,多空双方分歧巨大。周末走势虽然回调,但是多方力量很强,空方始终不能占据特别的优势。加上盘中的巨量游资,如果不出现新的利空,下周的涨势可能依然持续,但是上涨空间却被压缩。
操作建议:
糖市游资巨大,价格波动剧烈,短线交易,做多谨慎,建议长线暂时观望。
玉米
——头悬利剑,疲气难去
国外方面:
在周五美国农业部重要报告前美国现货谷物流通量增加,从而造成内陆升贴水走软。CBOT调查内陆中西部交割地的现货玉米周四仓单量增加33%,大豆仓单量也增加14%。玉米加工商称,玉米库存仍较大,目前每天卡车交运量较大。
分析家称,虽然玉米带北部降雨充足及时,但南部产区错过了降雨,偏南部双季豆生长情况不好。出现旱情产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
国内方面:
近来,原油期货维持在70美元以上,高价位对玉米来说就是一剂兴奋剂。欧美为增加能源来源,仍将扩展由玉米制造的乙醇替代能源。同时,国家正致力恢复生猪饲养,加大生猪供应,以降低猪肉价格。虽然恢复期对玉米需求仍然低迷,但半年之后,补栏率回升也必然会增加对玉米的需求。再次,暑伏正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时期,自七月份来,黑龙江遭受几十年难遇的旱情,玉米生长岌岌可危,黑龙江玉米单产将会降低。
出于此,玉米可能拥有美好前景。可为什么玉米还是这般“疲气高涨”呢?
原来玉米头悬利剑,阻力颇大。一则,库存陈粮出库,加之新季玉米即将成熟上市,短期内供给将达到峰值;二则,国家关停许多玉米深加工项目,也减少对玉米的需求;三则,在圈的生猪很少,饲料需求处于恢复低迷的状态;四则,小麦价格虽然上涨,但与玉米之间依旧存在较大差价,替代效应仍存在;五则,玉米关系重大,价过高必将影响养殖业。
玉米价格如果持续高昂,那么猪肉、禽蛋价格也必然紧随其后,甚至可能推动其它食品价格也继续上涨。但也不能使价格降得太低以保护农民利益,因此,国家时刻控制玉米价格,使之趋于合理、平衡。
本周评论:
本周,连玉米基本上徘徊与1550一线,满盘“涨不上去、跌不下来”的调整走势。
玉米盘中主力合约0801与0805成交活跃,持仓巨大,都在40万手以上,同时玉米价格走势震荡,说明多空双方分歧极大,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难分高下。如此,玉米利剑压顶,涨不上去、跌不下来,盘整趋势可能继续,价格将会在1500到1600之间上下走向均衡,目前看不到突破的迹象。
这样,不论多空,短线交易都可能获利不大。但是近几个交易日,玉米合约比如0801与0805、0801与0711、0711与0805等之间的价差比较大,这为投资者“做空近月合约,同时做多远月合约”的跨期套利提供机会。
操作建议:观望为主。
CBOT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DCE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大豆:CBOT大豆期货周五收低,从之前的高点回落,因外部市场疲软且下周天气前景改善。
分析师称,私人天气预报中美国中部地区下周将出现降雨的可能性增加,这使市场产生谨慎气氛,交易商不愿在周末前增加风险。分析师称,市场近期上涨后出现投机性获利了结,助燃跌势,全球股市持续疲软引发的忧虑诱使交易商了结部分获利。
分析师补充称,美国农业部产量报告影响不大,新作大豆年末库存预估具有支撑性,但大多在市场预料之中。尽管如此,大豆期货仍受到新作库存趋紧及新作大豆单产及产量不确定的稳固支撑。
DTN Meteorlogix气象服务机构的天气预报称,周末美国中部地区天气整体上炎热干燥。中西部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及南部大平原、德克萨斯州中部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带最高气温将超过100华氏摄氏度。密西西比河中部流域之俄亥俄河流域最高气温将达到95华氏摄氏度。
预估投机基金卖出5,000-6,000手大豆合约。
豆粕/油:大豆产品期货收盘大多下跌,豆油引领跌势。分析师称,豆油期货受大豆期货溢出的疲软走势、原油期货疲软、技术面压力及美国农业部报告中旧作及新作年末库存预估上打压。技术性抛盘显著,当豆油期货下跌至主要移动平均线下方时,跌势加剧。豆粕期货收盘涨跌不一,受大豆期货疲软打压。
现货市场
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
周五国内油厂大豆入厂价格以及食品大豆价格普遍大涨200-300元/吨左右。豆粕市场保持稳定,价格大涨之后部分油厂成交有所缩小,市场等待USDA最新供需报告。豆油出厂价格坚挺盘整,菜油和花生油市场高位企稳,港口24度精棕油报价继续跟盘反弹。
沉寂已久的国内大豆市场,本周发生“爆发”性行情,产区局部地区大豆收购价格一周之内上涨幅度达到300元/吨以上。国内产区的旱情大幅提升了市场的心理预期,一方面由于油厂对于后市原料供应趋紧、成本上升的预期而大幅提高豆粕现货价格,另一方面在上月洗盘之后,中国也再次提起进口大豆的采购兴趣。
周内,豆油市场延续强行振荡行情,关内、关外地区的价格分布差异依旧突出,厂商定价心态主要跟随内外期市起伏,贸易商出货价格整体偏低。与此同时,近期各地散油市场备货进度整体平缓,除东北内联地区以外,终端买家高位囤货意愿仍不强。作为大豆加工得主要副产品,国产豆粕销价水平的明显上扬,讲相应限制油厂提价豆油产品的空间。不过,也应看到的是,“双节”前后的食品消费高峰,以及精炼厂进入小包装油的集中备货阶段,包括东部严重干旱造成国产大豆减产格局,都将对国内豆油市场的后期走势带来高价位支撑。
CFTC持仓报告(截至8月7日当周)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的净持仓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豆粕期货的净持仓
2006-2007年基金在CBOT豆粕期货的净持仓
u
本周豆粕表现活跃,成为农产品期货市场新的宠儿,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周四豆粕持仓量最多曾达到 44.1万手的历史新高;期价处于上升通道,也处于阶段性高位。
豆粕此番上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来自禽类和生猪养殖业恢复性发展的消费提振。其次,豆粕前期的库存压力已经逐步得到缓解,大豆的供应压力成为豆粕市场重要的支撑。大豆现在处于天气市,CBOT大豆价格被美国大豆作物天气的降雨或干旱影响而或跌或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已定,八月份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期,天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年度大豆的供应是否充足。第三,市场资金进驻豆粕期货。在股指期货推出来之前,有相当一批上规模资金试水商品期货,而基本面不断转好的豆粕就成为其重要的关注对象。
基本面上,占主导力量的利多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中西部的作物天气。周五,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大豆月度供需报告,USDA调降了其对年末库存的预估,维持对2007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持平于26.25亿蒲式耳,单产为每英亩41.5蒲式耳,不过多数交易商预期会增加。美国政府预估美国2007/08年度年末库存为2.2亿蒲式耳,低于7月时预期的2.45亿。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根据市场的历史表现,在重要报告发布之前,利多或利空已经开始消化,一旦报告符合市场预期,期价往往面临回调。技术面上,周五豆粕主力0801合约顺利突破2700元/吨的整数关口,能否站稳,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在看好后市的前提下,投资者可适当做多豆粕0801,逢低少量买进,并密切关注粕价在2700元/吨的量仓表现。如果期价能够站稳2700元/吨的整数关口,可继续补仓。谨防阶段性回调,需密切关注美国中西部的作物天气对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