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产品周报7.16

(2007-07-16 09:42:22)
标签:

商品期货

 

白糖玉米周报(7.9~7.13

郑糖周评:库存压力巨大,郑糖跌破3400

基本面:国际上据Unica本周四表示,截至7月1日时,2007/08榨季巴西中南部的甘蔗产量已经占预期总产量的1/3,达到1.313亿吨,比去年1.256亿吨产量增加了近4.4%。

孟买消息,作为印度食糖工业援助计划的一部分,印度国际储备银行要求各银行向国内食糖工业提供42亿印度卢比的贷款,用于缓冲库存的建设。

国际糖业组织(ISO)在其本周二发表的月度报告中认为,尽管国际糖价偏低,但因天气条件较好,加上受中国、印度和泰国的甘蔗生产持续看好的影响,估计07-08制糖年全球食糖仍将处于供给过剩状态。ISO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估计今年巴西糖厂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数量可能会超过用于生产食糖的甘蔗数量。受国际市场对酒精的需求量增加的刺激,加上7月1日后巴西把掺入汽油中的酒精比例提升到25%将刺激了巴西国内酒精消费,估计巴西糖厂将继续加大酒精生产的力度。数据显示,到6月15日时巴西的食糖产量已从去年同期的601万吨减至538万吨,而酒精产量则较去年同期的产量增长了10%,达到了42.2亿公升,糖厂用于生产酒精的甘蔗比例已从去年同期的51.1%上升至56%。

 

国内方面:2006/07年制糖期生产已进入尾声,截至2007年6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1199.19万吨,累计销售食糖892.73万吨,这样虽然前6个月的销售创了历史新高,但还有397万吨未销售,库存压力巨大。2007年度截至5月末,全国累计进口食糖42.1万吨,全国累计出口食糖5.85万吨,纯进口36.25万吨;此外,替代品方面截止到5月末,全国五家定点企业累计生产糖精7612.11吨,同比减少9.99%;其中出口6341.39吨,同比减少15%;内销1065.25吨,同比增加3.66%;

此外,07/08年度国内糖料种植面积增加8.6%,尤其是甘蔗面积增幅较大,这也给远期合约带来一定压力。

现货:下午产区广西南宁站台价3480元至3500元,与上午持平,销量小;柳州站台价3480元至3490元,与上午持平,销量有所好转;昆明仓库价3360元,报价不变,成交清淡;甸尾仓库价3280元,下调10元,销量小;南华集团站台价3500元,报价不变,销量一般;凤糖集团站台价3500元至3510元,报价不变,销量一般。6月份的价格在3620元/吨(广西价)以下运行,并创下本制糖期的新低,广西的地方储备糖3600元/吨的价格防线,在支撑了5个月后,宣告失守。目前糖价已经跌破了下一道防线——国储糖收储价3500元/吨运行,假如国家如期收储,不排除糖价出现翘尾现象,但30万吨的收储量有限,预计届时反弹空间有限。

总体上,国际糖市的压力有所缓解,再加上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因此,短期内国际糖市将获得一定支撑,国内方面广西大集团下调糖价,表明广西糖厂已经开始顺价销售,6月份广西白糖销售取得了68.5万吨的骄人成绩,白糖销售转暖。但中长期来看,增产压力和库存压力犹存,在国家收储政策落实之前仍将弱势震荡。

一周评述:由于3百多万吨的库存压力巨大,郑糖盘中跌破3400,空头力量增强。主力SR801周一以3472点开盘,本周最高3483点,最低3380点,周末收于3409,跌68点。本周主力合约共成交899,028手,持仓188,156手,增加12364手。本周总成交量为1,035,136手,成交量增加,持仓量为294,128手,持仓量增加。

技术分析:郑糖仍处于下跌通道之中

操作建议:关注国家收储政策,观望为主,空头思维或部分逢高沽空。支撑位3400,压力线3500。

 

玉米周评:播种面积增幅超预期,连玉米承压继续下跌

基本面: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报告预估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为9288.8万英亩,这是美国玉米自1944年以来的最大播种面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日发布7月份对2007年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预测显示,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较上月预测的2760万公顷增加45万公顷,较上年的2693万公顷增加112万公顷,增幅4.17%。
  同时,在天气状况基本正常的情况下,2007年中国玉米的产量将达到14900万吨,较上月预测的14700万吨增长200万吨,较上年14548万吨增长352万吨,增幅2.42%。
  目前国内玉米库存充足。从国内的整体供需上看,预计2006/07年度我国玉米总供给量比上年度增加6.2%,其中当年新增供给增长4.4%;总消费量比上年度增加4.2%,其中饲料消费增长1.6%,食用消费减少6.9%,工业消费增18.8%。在此基础上把出口算入,预计年度玉米总需求将比上年增4.6%。由于新增供给量略高于当年度消费总需求,全社会库存将比上年度增加。6月份我国玉米出口16万吨,1-6月玉米出口总量为367万吨,同比增长61.8%, 5月份我国玉米出口3万吨,1-5月玉米出口351万吨。
  根据掌握的情况,7、8月份玉米出口仍然可以较6月份继续增加,不过目前的玉米出口形势不会改变东北地区玉米供应充足、价格面临回落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出口数量相对于供应总量来讲太少,并且未来玉米出口前景也不乐观。

本周评述:受国内播种面积再度上调利空影响,连玉米再度下跌。主力801合约本周在1,540开盘,最高1,544,最低1,487,周五以1,499收盘,下跌41元/吨,成交1,643,800手,成交量放大,持仓量为431,942手,减少13,420手。本周各合约总成交量为2,508,814手,成交量增加,持仓量为858,246手,减少41,966手。

连玉米大幅下跌后,下跌的空间减小,但仍将维持弱势格局。目前现货依然强势,后期天气将是关键因素,玉米期货价格已经跌到现货价格位置,再度下跌空间有限,同时期价此轮下跌已有250余点,技术上存在超跌反弹要求,预计连玉米将在1500附近震荡整理

操作建议:观望为主,前期空单部分减仓。

CBOT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DCE豆类期货主力合约一周行情

大豆:CBOT大豆周五收盘上涨,连续第5日触及合约新高。中西部地区更加炎热干燥的天气前景持续为市场提供支撑,利多的技术动能亦提振市场基调。交易商表示,投机性买盘再次主导市场交易,因2007/08年度将吃紧的预期增加人们对天气的关注度。大豆期货最初整理下跌,受本周持续创下合约新高后的获利了结打压。但午间气象预报再次显示未来一周及7月下半月的天气将更加干燥,使买家重拾信心引燃上涨动能。

市场连续第5日创下合约新高,最活跃的11月合约攀升至每蒲式耳9.50美元的心理阻力位水准下方。一位场内分析师表示,交易商将再次观望周一早间的气象预报,以确认天气干燥的预期。同时,周一将公布的作物进展报告料显示大豆生长优良率将下降。

豆粕/油:大豆类产品期货收盘走升,与大豆期货共创合约新高。豆粕期货继续上涨,受大豆市场走势及下一年度大豆供应可能下降的预期带动。豆油期货市场上,交投活跃的合约升至新高,受大豆涨势及强劲的全球植物油市场提振。

现货市场

                       大豆价格日报              单位:元/吨

 

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  (2007-7-12)      单位:万吨

周五,国内产区部分地区大豆价格出现小幅的上涨行情,但是市场整体依然保持平静。USDA7月供需报告推高CBOT大豆期价,使得周五国内豆粕市场继续追高,目前大部分地区市场价格已达到2600元/吨以上。国内豆油出厂价格整体上扬,菜油和花生油出厂价格平稳运行,港口24度精棕油报价跟盘继续走高。

 

重大事件及焦点

Ø        调查:预计NOPA报告6月份美豆压榨量削减700万蒲

芝加哥7月13日消息:当地时间下周一早晨,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将布6月份压榨报告。分析师平均预测当月美国大豆压榨量为1.364亿蒲式耳,较上月削减700万蒲,预测区间为1.338-1.41亿蒲。

分析师称,开工日少一天以及进入夏季月份的压榨季节性下降是预期6月份大豆压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再有就是阿根廷大豆压榨加快的竞争影响。但尽管如此,由于利润可、大豆供应驻足,今年6月份压榨量仍有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此外,分析师平均预测6月份美豆油库存为29.03亿磅,较上月下降2100万磅,预测区间为28.24-29.70亿磅。多数分析师都认为美豆油库存会下降,主要是因为当月出口需求增加以及预期压榨量下降。

CFTC持仓报告截至710当周)

商品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13.9万张,较前一周增加1.1万张。基金近期在CBOT大豆市场买入力度明显加强。基金在豆油期货净多单6.9万手,较前一周增加1910手,在豆粕期货净多单5.8万手,较前一周增加8700手。

广发看市

从内外盘走势的离合中看大豆后市

对于大豆期货来说,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的大豆期货价格往往被看作是CBOT(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子价格”。从DCE和CBOT的走势图来看,大豆期货在两个市场的走势基本一致,两者长期走势绝大部分可以重合。根据统计结果,两个市场的价格系数相关性达到0.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