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赶走了孩子快乐
(2010-05-23 14:17:09)
标签:
亲子孙硕心理咨询父母教育 |
分类: 咨询案例 |
在我们孙硕心理咨询工作室平时的咨询接待中,会有很多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因为孩子不争气,因为孩子胆小,因为孩子不愿意上学,还有因为孩子所谓的叛逆,还有孩子难以让父母接近,也的确很难为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做好父母,自己整日忙活里里外外,还不是为了孩子,但最终却是孩子不领情,诉说父母的不是,究竟是孩子怎么,还是父母怎么了,当父母带着满脸的困惑和无奈走进我们心理咨询工作室,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挣扎,如何面对今天的孩子,又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父母,让孩子喜欢而愿意接近的父母,真的是需要我们父母能够冷静下来慎重考虑考虑,而不是一厢情愿在抱怨或是自责。
好多父母当发现孩子不听话,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或是学习,特别是孩子的行为让自己失望,更多的父母不是去理解和蹲下来与孩子沟通,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也是很偏执的属于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孩子,不是恐吓冷落孩子就是对孩子大加指责,把自己内心的怨气和失望一股脑都发泄孩子身上,好像是积怨过深,好像孩子已经不是自己的孩子,更有甚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消失或是自责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虽然是一些冲动的气话,过后也明白不应该,但在当时却难以控制和把握自己,把自己能够想到的能够说出来的也是能够让自己消气的话语都说出来,很少会想到自己如此的说法会伤害孩子,对孩子会造成心理阴影,用父母的话说,还不是为了孩子好,作为父母也是没有办法,真的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当你用类似话语对孩子“你怎这么不争气”,“如果还不能改变,你就去死好了,等于没有你这个孩子”,“如果再这样,就不要你了”,“你看某某,家庭那么差,学习都比你强”------如此针对孩子,也许你想着是在爱孩子,但对孩子的成长还有个人自信自立方面都是一种无形的抹杀,而且这种所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不见得有效,换句话说,这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父母把孩子当作一种工具,一种发泄对象,而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孩子,也许这也是很多父母没有想过的问题。
这种恐吓指责抱怨对孩子胆小恐惧、发育不良、情绪不稳定,不敢相信别人,自卑等造成的后遗症,因为虽然家长没有体罚孩子,但是语言上恐吓孩子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焦虑、胆小,变得非常敏感等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神经方面也会慢慢变得衰弱,有肢体行为改变的发生,让孩子发生退缩或是干脆父母怎么说就是怎么样,虽然父母的初衷是想好,因为对自己的孩子不是很了解,用自己独断的方式,爱孩子的同时也是伤害孩子,等自己有所意识再去注意,也许这时的孩子心已经走远,已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对父母当然对社会都是一种冷漠怀疑,更多是让孩子走向企图或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上网,自闭,厌学,叛逆等诸多所谓的问题。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尤其是一些追求完美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最佳”成绩就“抹煞”孩子的努力,这样不能正确的评价孩子,慢慢的孩子自己也不会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日后越来越没有信心。
有的父母喜好歪曲事实,家长往往不注意一些自己的言语中会带有一些夸张的成分,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犯错误,而且还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不要总是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在我们指责和抱怨孩子的时候是否能够退让一步在自身发现一些问题,孩子虽然不听话、捣乱,叛逆,但是我们的父母想依靠言辞暴力或是用自己所谓的大道理来对付孩子是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的,而且这样对孩子的心灵也会造成不小的伤害,在自己感觉无奈或是苦闷时,知道能够及时走出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帮助,而不要只是孤注一掷认为自己就应该这样,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而不去理会和懂得孩子,也许就因为自己的固执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爱孩子就不要伤害孩子,孩子欠缺的不是金钱和物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不要再用自己所谓的爱去折磨孩子,去抹杀孩子,给自己一个时间,也是在孩子叛逆的时候能够让自己觉醒,记得让自己明白能够走出来从自身找找问题,而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拥有今天更多的是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开始作画的是你,如何作画的也是你,不要抱怨社会或老师,也不要做手术看孩子不顺眼,能否给自己一个时间,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幅画,让自己有所反省呢?
只要自己能够觉醒,相信一定为时不晚,因为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最佳画家,不要看别人的画如何,只要你能够学会欣赏,懂得去欣赏,相信自己一定就是最优秀,当然我们手下的画也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孙硕心理咨询工作室祝福我们天下的父母开心相伴,尽情去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还有与家人一起和谐美满的想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