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 |
【核心提示】
关女士的儿子今年7岁,长得一脸聪明相,但让关女士伤心的是,曾经活泼可爱的儿子,现在却变得顽皮任性,脾气也变得极为暴躁。关女士感到不解:曾经的倾情付出,为何换来的是如此结果?心理咨询师谢慧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密码,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处事,家长则在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仍有相当多的家长,因为不会破译孩子的心理密码而像关女士一样伤心迷茫。
家长:我的孩子怎么了?
关女士的儿子是剖腹产的,出生后体质较弱,是医院儿科的常客,为此,关女士一家操尽了心,总怕儿子冷着热着,怕他饿了或者太饱,但是,她的儿子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没有经过爬行就能走路,但动作不协调;说话迟,3岁8个月后,始终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人说话不喜欢直视对方,经常触摸生殖器;睡眠质量不高,磨牙,说梦话,不喜欢盖被子,换床很难入睡,有时会尿床,经常觉得身体痒,抓得皮肤一条条血痕。偏食、挑食、经常要大人喂才吃得饱;喜欢跑,容易摔跤,常常撞到门、桌椅等东西!4岁半才学会踩小三轮车,不会扣扣子,不会拉拉链,不会系鞋带。
上幼儿园后,老师向关女士反映,她的孩子在20分钟的课程中,至少2次到门外走一圈,多次批评教导都没用,并且爱咬指甲、玩手指、玩东西,抢别人的东西,打人,有时会咬人,教导、处罚也无效;喜欢用左手,画画、写字动作不协调;读书经常跳字、漏字,有时还多字;认字很快,会读写,特别是英语单词,但不知其意思等。
我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关女士觉得很无助。因为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她常常背着人落泪,有时还不自觉地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看着孩子那无辜、无助又无邪的眼神时,让她更加痛苦。
案例:不少孩子有心理问题
在儿童心理素质训练中心了解到,像关女士儿子这样的小孩,在这一市并不少。其实,关女士儿子的表现属于心理学中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心理咨询师谢慧表示:一个50多人的班级,常常有20多名学生是特别好动或者特别内向的,当中近一半比较突出的学生,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密码,不能掉以轻心。
【案例一】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关××出生后就由爷爷奶奶带。其父母经过几年的努力,都在各自的单位任重要职位,当他们将女儿接回家后,却发现女儿已养成很多毛病:怕生人、任性、霸道自私、偏食、没有爱心。开始的时候,关××的父母原以为小孩子长大些就自然能好,但时间长了,女儿的这些毛病越来越严重,至此,夫妇二人才开始想办法为女儿治疗。在朋友的介绍下,二人将女儿送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处咨询,经测试,关××的这些毛病是因娇生惯养所致。现在,关××经过矫正,毛病全改了,更可爱、更健康 !关××的父母也从中学到了不少育儿的知识。
【案例二】
谢××的症状表现为:脾气大、易激动、记忆力差、身体弱、不喜欢运动、胆小、过分敏感,经心理专家测试,属重度感统失调。在咨询心理专家过程中,其家长也了解到不少感统失调方面的知识:“以前以为剖腹产的孩子脾气大是迷信,经过专家的讲解,我才知道是有科学道理的。”
心理专家:破译孩子的心理密码
心理咨询师谢慧表示,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动作不协调、胆小、不合群、吃饭挑食等行为问题,是由于“感统失调”所致。感统失调就如同孩子的心理密码,家长要学会如何破译。
谢慧说,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流产、早产、剖腹产,家长没让孩子经过爬行就学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也能集中注意力,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不如其他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谢慧说,在她们接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中,有许多就是由于家长的忽视,而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她说,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在每个城市都有,而且越来越多。其实,孩子有心理问题不一定是病,完全可以通过训练纠正,难的是家长讳疾忌医。现在很多家长对心理咨询存在以下五种误解: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病;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三、心理咨询师就是算命先生;四、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教育工作。
■相关链接: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
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与本体统合系统等。
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在课内课外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常会抄错等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另外,在生活上还常常丢三落四。
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下节课要带什么学习用具,他们上课时总是东张西望,老师讲的知识一点也听不进去。平时家长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时,这类儿童记忆力差。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理上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的感觉。在学习与生活中则表现为好动、不安、办事瞻前顾后,甚至怕剃头、怕打针。
平衡统合失调会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鞋穿反。由于距离观测不准,会让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会让孩子对事物的兴趣逐渐减少。
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表现在上体育课时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在上音乐课时,常常发音不准、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口吃等。
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在游戏、运动和闲暇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没能有效地发展。
■家长指引:如何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症
如何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呢?美国、日本及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颇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
另外,家长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高楼与孤独,让孩子在与人的交流中,刺激、调整与强化自己的各类感觉统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用溺爱或者不信任的目光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可能,孩子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有积极性,而且也在其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孩子在吃“零食”时,家长就可以通过“零食”向孩子发问,让孩子与外界事物、季节、地理等产生“联想”;同样,在孩子“玩耍”时,家长也可以这么做。
再就是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使孩子更健康、充满活力,而且能调整、刺激与提高孩子的本体统合能力。更有意义的是,本体统合能力的提高,对纠正孩子其它统合能力的失调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