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硬币的反面

(2007-05-13 03:27:58)
  最近两市大盘连续创出新高,而本人前期预测的沪市目标位在3800点一带,实际点位超过了这个区间,我也看到部分投资者因为在3800点附近减仓而少赚了钱,在博客留言当中表示了不满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激愤”,而更多的朋友留言与我交流大盘的走势,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
  首先,对于前期预测的3800点位,目前看来的确低了一些,对部分提前减仓的朋友表示歉意。分析师毕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每次都准,难免会出现误判的时候,既然出现了自然会承认。当然,对于3800点成为阶段性高点的判断,我仍然认为仅仅是误差,不算大的失误。毕竟从2800-3800点的行情抓住的话,可以盈利1000点,涨幅是35.7%,3800点出局,涨到4000点,只是少赚了200点相当于5%而已。对于善意的批评建议以及讨论交流,我本人是非常欢迎的,对于恶毒的漫骂,博主表示严重鄙视,再次重申:本博客发表的是博主业余时间所做的一些研究,个人言论,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炒股主要炒的就是心态,现在还不是亏钱,仅仅是少赚了些钱就跳起来骂人,这样的心态显然太急功近利了,希望大家都能平和一点,别忘了一句老话“和气生财”嘛。
  其次,说到机会和风险,就象一对卵生兄弟一样,永远并存,机会越大伴随的风险也就越大,恰似硬币的两面,你不能只看正面而不看反面。而现在证券市场的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新股民,风险意识及其缺乏,只看到了行情火爆,赚钱容易,有几个考虑到下跌的风险呢?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的“国歌新版:起来,还没开户的人们,把你们的资金全部投入诱人的股市,中华民族到了最疯狂的时刻,每个人都激情的发出买入的吼声!快涨!快涨!快涨!我们万众一心,怀这暴富的梦想,钱进!钱进!钱进!进!进!”沪市大盘从1000点到2000点再到4000点,翻两番了之后还希望涨、涨、涨,难道股市真的遍地黄金,只赚不赔,只涨不跌吗?答案借用金庸笔下《天龙八部》里面的包不同的口头禅:非也,非也!且不说美国、香港的历次股灾之惨况,看看我们自己的市场,想想“2.27”当日800只个股跌停,想想之前的五年漫漫熊途套牢无数股民,其中大部分人除了顿足捶胸后悔万分之外,还赌咒发誓一旦解套绝不炒股,想到这些,还会觉得这个市场只涨不跌吗?不光是博主在反复提醒大家要看硬币的另一面,就连管理层也开始提示风险了,5月11日晚间消息:证监会警示炒股勿冒险投资(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70511/22483584695.shtml),证监会在通知中要求派出机构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引导和配合媒体通过开辟专栏、征文、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教育投资者,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赚不赔的投资产品,要警示投资者理解并始终牢记“买者自负”的原则,理性管理个人财富,安全第一。要让投资者理解并始终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投资准则,防止不顾一切、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通知要求,“要对个别投资者中出现的抵押房产炒股、拿养老钱炒股的情况,加大告诫力度,使他们理解并始终牢记,生活必须和必备资金,关系身家性命,切勿冒险投资!”在这个时候出这样一个通知,显然说明管理层也认为目前点位风险已经较大了。让我们记住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目前市场短线机会多多,空仓或者轻仓的朋友想拒绝诱惑是很难的,建议这些朋友再看看我博客的另一篇文章:学会放弃(http://blog.sina.com.cn/u/4c1a65850100089p)。
  最后,说说下周大盘走势,我们之前曾经有过一个波段划分1150-1750-2350-2950-3550,大波段600点,小波段300点,3月19日加息消息出台之后,当时我预测目标位到3550点,之后由于迟迟没有出现加速,考虑到4000点整数关压力,沪市目标再次上调300点看高至3850点。目前大盘创出“天量”之后也创出新高,连续三天站在4000点关口之上,下周阻力位在4150点,回调支撑位在3850点和3700点。具体操作上,建议稳健型投资者逢高了结,减轻仓位,激进型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认沽权证(五粮、中集)。
 

             钟鲁川    完成于2007年5月13日凌晨3:18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