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话中医|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后久咳不愈其实问题有很多【转贴】

标签:
健康 |
分类: 经典收藏 |
古语话中医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后久咳不愈其实问题有很多
边许多小朋友、老年人甚至部分年轻人都被咳嗽困扰。各个季节、各个时间段都有可能出现咳嗽,咳嗽的原因可以为简单的支气管炎,也可能为一些错综复杂的疾病。
咳嗽的发病原因及危害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Mw9mltOAyRUzE3dabb53qicnxXs6eHGaqUa6V2juEzOF3H3Qd9CdDE1T4HjNswxZFK9GoLA4NzWOLPPO3h45R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却又关于肺也”。咳嗽与肺密切相关,但却又不单单只是肺的问题。中医认为肺喜润而恶燥,为相傅之官,主管治节,肺又居于高位,亦主宣发肃降。各种原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均可进而发生咳嗽。如风寒、风热等外邪袭肺;脾虚生痰,痰湿上蕴于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犯肺;心肝火盛,伤津耗液扰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皆会引起咳嗽,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咳嗽最终却都由肺气上逆表现出来,即又“关于肺”。
五脏以中土为枢,四象为轮,后天脾胃运化的中气是“一气周流”的核心动力。若中气不足,则脾升胃降滞塞,脾土不能上输精气于肺,同时胃土上逆,肺降无路,发为咳嗽。脾虚运化水湿无力,痰涎淫生。故脾咳的患者,临床咳嗽伴脾虚痰盛之象,多见气短乏力、纳少便溏、咳嗽痰多。
肝属厥阴风木,居东方而禀少阳,故其气升于左;肺属阳明燥金,居西方而禀敛降肃杀,故其气降于右。如此左升右降,龙虎回环。调畅人体气机。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升发;肝气疏泻,升发调达,有利于肺气的肃降。若肝升太过,郁而化火,即成“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木火刑金”格局,发为上气咳逆阵发,临床常表现咳嗽时面赤,胁肋胀痛,咳嗽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肾咳肾主纳气,肾随肺降,维持其纳气功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将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下纳于肾,从而维持呼吸的深度。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相互影响,临床多表现为咳嗽伴气短喘促,呼吸表浅,呼多吸少,腰痛腰酸,语声低微等。
肺咳心咳
《素问·咳论篇》云“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心五行属火,肺五行属金,若心火过旺则克肺金,致肺失清肃,则可见咳嗽、咳吐泡沫痰或血痰、咳逆倚息不得卧、心烦失眠等症状。
《素问·咳论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状,咳而遗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气,气者与咳俱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传化物而不藏,其气机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腑气不同,可引肺气上逆为咳。此外六腑咳证,还可由五脏所传,五脏咳嗽日久不愈,移于相表里的六腑所致,其症状除咳嗽外,伴有六腑功能失调。
最后,咳嗽久久不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脏病移腑、脏腑同病的情况,即《黄帝内经》所言“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现代医学也发现,久咳容易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因此,生活中如果出现咳嗽迁延不愈的情况,切莫轻视、拖延,应及时就诊,检查治疗,选择专业的医师,避免让疾病加重。
如何预防咳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Mw9mltOAyRUzE3dabb53qicnxXs6eHGaqUa6V2juEzOF3H3Qd9CdDE1T4HjNswxZFK9GoLA4NzWOLPPO3h45R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了解到了咳嗽发病的原因及危害,我们便需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重点还是在于预防感受风寒邪气,调节各脏腑功能。如秋冬及换季期间需注意添减衣物,平素注意增强体质(可考虑太极拳、八段锦、辨证中药调补、三伏贴、三九贴等),换季可接种疫苗(需无禁忌)等等方法,从而预防“外感风寒邪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夏季切莫贪凉喜饮,恣意进食冷饮、凉性瓜果等,从而避免“寒从中生”。总之虚邪贼风,需避之有时,各个脏腑功能正常,则正气存内,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