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午睡的习惯,加上晚睡,故一天有两睡。睡前读点书,也是我的习惯。最近陪伴我入睡的是《三国》。
很是惭愧,四大名著中读全的只有《红楼梦》,那是我百读不厌的书之一。其他三本,《西游》只读了下册,《三国》和《水浒》更是只一鳞半爪的读过些片段,常引为憾事。
《三国》前二三十回,读得一头雾水,只觉得出场人物像走马灯似的让人应接不暇,事件也乱得可以,倒像是本史书,而不是小说。读到三十回以后,曹操已灭了吕布、袁术之流,平定了北方,三国的形势由纷乱逐步走向明朗,故事也渐入佳境。
前两天,读到刘皇叔三顾茅庐,尽管这是耳熟能详的篇章,仍读得津津有味。其中诸葛孔明的出场,可谓再三铺垫,吊足了人的胃口。
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推荐,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等刘备再问伏龙凤雏何人时,司马徽却闭口不提这个茬了。徐庶深夜来访,刘备起床偷听,以为来人必是卧龙凤雏,却又未敢贸然相见。及至徐庶归了刘备,却又不得不去往曹营时,临行前才揭出伏龙乃南阳诸葛亮也,
并自称与之相比,自己有如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这个管仲、乐毅也比不上的天下一人诸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刘皇叔开始三顾茅庐了。
一顾孔明不在家,回程碰到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刘备以为诸葛亮回来了,一问才知道认错了人,来人是孔明之友崔州平。
二顾,将近时碰到路旁酒店中有人唱歌,刘备以为碰到孔明了,进了店一问,才知又是孔明的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到了卧龙岗,童子说先生在堂上读书,刘备高兴坏了,心想这次总该见到真神了吧,谁知见到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两番不见,刘备郁闷得不行,留了封信,上马要走了,却看到来了个骑驴踏雪的高人,一边走还一边吟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想,能如此出口成章,且词句高妙的一定非诸葛孔明莫数了,脱口而出:此真卧龙也!谁知竟然又不是,却是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也跑来看女婿。
若是第一次读三国故事,读到此一定心痒难搔了,这牛鼻子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高人,这样千呼万唤不出来。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三国的传奇篇章开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