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历史艺术我记录 |
分类: 驴行手记 |
终于看到了敦煌艺术的标志……飞天,这可是莫高窟的名片,几乎洞洞都有。她们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扬手散花;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闲适的神情,行云流水般灵动的飞姿,真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咏赞仙女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虚。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描写得一般诗情画意。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不是一位神,而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许多只在历史课本美术课本和邮票画册中见过的画面,都在莫高窟的墙壁上找到了原作。
敦煌市中心矗立的雕塑……反弹琵琶伎乐天,在237窟找到了她的倩影。只见她一脚轻抬,琵琶放在背后,一边跳舞一边弹奏,姿态轻盈优雅。据说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已经超越了人类的生理极限,只是古代画工的美好想象而已。
曾经被印成邮票的西魏狩猎图,线条简洁明快,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隐然间竟有毕加索的风格。
体态婀娜的菩萨塑像,向人充分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嘴角微微翘起,似笑非笑,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莫高窟的第二大坐佛……130窟大佛, 高26米,由于建造的高超工艺,似乎比高达35.5米的九层楼大佛还要威武高大。他一手上翻,意为拔除众生的痛苦,另一手下张,意为满足众生的愿望。其中尤其那下张的一手,指尖微翘,形若莲花,保持了盛唐原作,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第一美手”。
还有熟悉的维摩诘经变画,张骞出使图,萨其利王子舍身饲虎壁画,被拍成过动画片的九色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