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梁山鹿水-地方史民俗 |
东坂村位于漳浦县东北面,东面临海,水产养殖是这个村子的传统的经济来源村民大部份姓戴。据村中的石碑记载,在明弘治年间(1488一1505年),其祖先就从漳浦的井尾半岛上迁徒至此定居,流传至今已近二十代。现有村民二干余人,祠堂为清中叶修建,二进三开间,颇具规模。每年新年伊始,村中就召集能工巧匠,在祠堂之中扎一盏二米多高彩灯,灯呈八角形,层层依次收拢,如灯塔一般,四周绕以小灯,摆放于祠堂正堂中间,备以穿灯之用。这一天,有资格穿灯的新嫁娘和她们的婆婆,以及没有婆婆的新嫁娘邀请陪伴的老妇人,均着意梳扮,为媳妇者头插大红花,身着红围裙,老妇人则头插“石榴春”花,身着黑围裙,闽南人称“红水(美)黑大扮(方)”,美且大方、端庄。因为新嫁娘第一次在村中热闹场所公开露面,供人评头品足。同时,又要在老辈人的陪伴下,谒拜祖宗(宗祠),这一装束最为合理。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嫁娘每人手中必须持一根带叶片有并束上红纸的甘蔗,这象征着美好的日子似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新生男孩的媳妇则抱上自己的儿子。元宵之夜,晚饭一过,穿灯脚的队伍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村中“保生大帝”庙前,在庙前庙后互相召唤,汇成人群,走向大祖祠堂,倘有陪伴妻子前来看热闹的男人,此时,应从正门进入,站在正堂前;女人则从祠堂的右侧边门进入,沿着墙根绕到摆着祖先牌位的“祖公龛”前,尔后回身从“八角亭”灯前走过。灯棚高且灯火明亮,新嫁娘在此时此地才真正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挤在灯下的小男孩小青年争相哄叫,或抛上点燃的鞭炮,或高声喊着“新娘新当当,裤底破一空(洞)”,直至新娘们来不及招呼婆婆,从左侧的边门逃出,去寻找早巳在边门外等候迎接的男人。之后,男/、便各自送妻子回冢,取出用竹筒棉纱做的“点仔灯”高举着,绕出村外,山头田野,尽欢而去。
赤湖镇与佛昙镇接壤,元代在此建了小城,明正德间民间又扩建成大城。东南面为大海,交通发达,人口众多,以陈姓为最。明末清初,尤其是清乾隆问大批赤湖人迁徙台湾谋生,常年互有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