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 |
分类: 高球随笔 |
这个差点系统的建立肯定是好事,再好不过的大好事。
除了其他其他因素的影响外,建立差点系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球场进行差点评定、认证;球员按要求提交有效打球成绩。
第一个条件不难。
按照中高协目前公布的差点球场评定办法,进行差点球场认证对球场而言是惠而不费,尤其是今年内申报参评的还只需要负担评定小组的差旅费、劳务费和工本费,道长大概算了一下,了不起也就是三几万两银子,相对于“中高协差点球场”资格的获得和今后可能全面拓展的差点会员服务,这种基础性投入只要稍有眼光的球会相信应该都不会吝啬。
问题在于第二个条件。
目前国内业余球友平时能够按规则打球的比例实在太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毋庸讳言的事实。而获得差点会员资格恰恰需要提交按规则打球的真实有效成绩,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要长期如此——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移动弄过一个通过手机自报成绩记录差点的东东,实际与“差点系统”十万八千里,最多算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平均杆数统计而已,与真正的球员差点核算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高协差点系统对球员提交打球成绩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仅要按规则打球,各差点球场还都会配备差点秘书,专门负责成绩核算和录入,有很多细致的规定。
个人认为,中高协建立差点系统一个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从官方角度大范围倡导和推广“按规则打球”。
您可以不需要差点卡,大流氓、小流氓、NT啥的照样PK;一旦您想弄上这么个业余球友的“身份证”,那就对不起了,您必须按规则打球。
据悉,随着差点系统的逐步推出,中高协今后将在每年组织专门针对业余球友的“差点巡回赛”,如果没有这个差点卡,那就更对不起了,您连参赛资格都没有。
后一篇:意外地体验了一回自助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