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这个“差点”: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2015-02-04 16:51:01)
标签:
高尔夫 |
分类: 高球随笔 |
中高协已正式启动国内差点系统建设工作,不久的将来,也许很多爱好者的包包里会多出一张小卡片:中高协颁发的差点卡。
当然,球友没有这个东东照样还是可以打球——至少在国内的球场一时半会肯定木有问题;有这个东东在手则至少可以传达两个信息:第一,您是按规则打球的;第二,您的球技大概在啥水平。
第一点自不用说,因为获得官方差点卡的必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须长期提供按规则打球的成绩,NT、大小流氓之类在这里是肯定不灵光的。
很多球友对第二点或多或少也有些概念,知道这个“差点”是与球技水平挂钩的。但如果要再往下细究,则恐怕不一定都能说道个明白。
全世界有好几个差点系统,如USGA、澳大利亚、南非等,用得最多、运用最广的是美国高尔夫球协会USGA差点系统,中高协即将建立的差点系统便是由USGA授权在中国大陆运用的差点系统。
1、差点指数必须通过差点球场才能获得
所谓“差点球场”,就是通过了中高协差点评定的球场。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2个18洞球场已经被评定为差点球场,今年开始中高协还将在全国大范围全面开展差点球场评定工作,其中广西被列为首批试点省区。
简单来说,差点球场能为球员提供两类通过测评得出的数据:对应于各梯台的“球场难度值”和“球场坡度难度值”。有这两个数据,便可以根据球员在差点球场的有效打球成绩计算出其差点微分:
10个最好差点微分(最低不能少于5个)的平均值乘以0.96便得出球员首次差点指数,之后将根据球员提供的有效成绩(同样必须是在差点球场打出的)定期做动态调整(如一个月一次)。
2、差点指数与球场差点
您差点多少?8。OK,那您打80杆!
类似这种发生在球友间的对话其实是不成立的。
首先,差点指数不是把若干场成绩相加后的平均杆数(如球友们最常说的五场球平均成绩),而是对应于球场难度值和球场坡度难度值按公式计算得出的一个特定指标。
其次,差点指数只是衡量球员潜在打球水平的指标,并不是直接与球员的“杆数”挂钩,球员在不同的球场打球时必须换算成对应于该球场的“球场差点”才有实际运用意义:
球场差点才与球员的“杆数”相对应。每个球场(包括每个梯台)的坡度难度值都是不同的,同样的差点指数在不同的球场、不同的梯台都会有不同水平的表现。
譬如,假设球员A的差点指数是13.6,打某标准杆为72杆的差点球场。
假设这个球场金梯和蓝梯的坡度难度值分别是134、121,按公式换算的结果是:球员在这个球场金梯和蓝梯的差点分别为16、15,则意味着他正常应在金梯打88杆、蓝梯打87杆,而不是说打72+13.6=85.6杆。
再如,假设球员A、B的差点指数分别为17.9和23.1,都在上述球场的蓝梯打球,他们的球场差点换算出来分别为19、25,如果两人PK,A球员应该让B球员6杆。
3、差点会员与差点球场
前几天,一位球友要出国打球,找到协会开具差点证明。道长说,您实在要弄的话,开是可以开,但管不管用可就不好说了。
为何?很简单,因为我们协会目前根本就不具备出具官方差点证明的资格。
在我们国内要获得真正的差点证明,首先必须成为中高协差点会员;要成为中高协差点会员,首先要向中高协提供至少5场以上在某差点球场按规则打球的真实有效成绩。
道长之所以特别积极卖力的在广西率先响应推动中高协差点系统建设工作,就是希望我们广西球友能在第一时间具备条件赶上申请成为中高协差点会员的头班车。
当广西各球场都堂而皇之地挂上中高协认证的差点球场牌牌、广西球员都可以不无自豪地随时掏出自己的差点本本时,道长“吹鼓”的层次和平台相应的也就会大大得到提升了。
想想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