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场上的干扰:规则管得了和管不了的

(2013-08-14 17:33:24)
标签:

高尔夫

观点

杂谈

分类: 高球随笔
一球友在场上来电,声音明显压得很低并略带烦躁:同组干扰打球要不要罚杆的啊?
问怎么回事?原来是同组一球友老是在他准备击球时站在他附近试挥杆,对他的打球明显造成影响。
 
印象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听球友们提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了,也多次有球友问到要不要罚?
 
打球时受到“干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来自外界(包括同组球员或球童)或周围环境的、意外的、很难完全避免的干扰因素,二是同组球员故意制造的干扰。
 
譬如,正要击球时,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很响的汽笛,或旁边的球童忽然掉了一个球在地上,或场务人员忽然打开了喷灌设备,或忽然刮过一阵风,或同组球员忽然发出摘手套的嘶嘶声等。
曾经遇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果岭上刚要推杆,同组球员因感冒实在没有忍住,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吓得推杆的球友手一抖,直接把球推到果岭环去了。
 
对于这一类干扰,规则的态度很明确:基于高尔夫运动的特性,在场上遇到各种意外干扰是不可避免的,球员必须坦然接受。
换言之,球员不能以受到这类意外干扰为理由而寻求规则援助——要求重打,这一杆不算,等等。
 
同样,对于同组球员并非故意的一些“干扰”行为,如上述没忍住打喷嚏,还有如确因不小心发出的其他不合适的动静等,球员也只能接受,规则一般也不会对无意造成干扰的球员进行处罚。
 
当然,这并不等于球员在场上可以无所顾忌地基于“无意”而对其他球员打球造成干扰。
 
高尔夫规则开宗明义第一部分就强调了球员在场上应遵守的行为与礼仪规范,明确要求:
球员不要干扰或影响他人,在球场上要始终为其他球员着想,不应因为走动、讲话或制造不必要的声音等方式干扰他人打球。
 
个人认为,高尔夫之所以被称为“绅士运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有这些特别的行为与礼仪规范要求。
尤其是,对这些行为与礼仪规范要求遵守的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球员的个人修养和自觉性,不都是“规则”能管得了的。
 
故意制造干扰则属于严重违反高尔夫礼仪的行为,这个有规则管得了。
 
规则33-7:如果委员会认为某球员严重违反了礼仪方面的规定,可以按照本条规则对其施加取消资格的处罚。
 
一般来说,对于球员违反礼仪的行为首先是提出警告,只有在情节确实严重或行为确实恶劣或明显无视警告的情况下才会处以取消资格的极刑。
 
譬如,球员投诉:同组的某某在果岭上经常性的把球放到比拿起来时更靠近球洞的位置。经调查取证,委员会认为球员的投诉属实,便直接DQ了某某,而不是再去一个洞一个洞计算某某到底犯了多少次规(在错误的地方打球)、总共应该罚多少杆。
 
正式比赛条件下有裁判人员相机处置,平时球叙(譬如一开始提到的球友说的情况)怎么办?道长也想不出啥好法子,恐怕只能靠球友间互相善意的提醒,实在不行就只好躲远一点,别在一起玩拉倒。
 
首先要努力做好自己,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随时牢记“为他人着想”的高尔夫精神。
 
倒是有一点,俺也和一些熟识的球友交流过:得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在场上不要太过敏感,一点动静就不得了——平时球叙毕竟还是以锻炼、享受、交友为主,没必要一个个搞得杯弓蛇影的,严肃得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