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规则:两位一体
(2013-04-02 10:07:39)分类: 高球随笔 |
高尔夫礼仪是高尔夫规则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尔夫规则》开篇第一节就是“礼仪及球场上的行为举止(Etiquette,Behavior on the
Course)”,包括高尔夫精神、安全问题、为其他球员着想、打球速度、球场上的优先权、对球场的保护等具体内容,最后是对违反礼仪的行为之处罚。
个人理解,高尔夫规则的整个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哪些必须做(must)、哪些不能做(must
not)、哪些可以做(may)、哪些建议做(should)。
涉及到打球本身的,基本都是一些硬性规定,没什么价钱可讲,犯了就得挨罚。
譬如,不小心把球道上静止的球踢动了,必须罚1杆放回原位,虽然是无意的;球遗失了,必须罚1杆回上一杆的地方打;沙坑中击球前球杆触沙了,必须罚2杆(比洞赛本洞负),等等。
涉及到“礼仪”这一块的,则大体都属于“建议”、“应该”,在非比赛环境下,这些礼仪方面的规则可能大部分都不是强迫要求(如罚杆),而主要是靠自觉遵守的。
譬如,不应该干扰或影响其他人,不应该对球场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应该保持良好的打球速度等等。
这应该也是反映了高尔夫运动的“绅士”特点——靠自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像家长管孩子一样时时有人盯着你。
球场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尴尬的“礼仪违规”行为,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人家推杆时总要靠的很近,尤其是大热天的情况下,汗水淋漓的往你旁边一站,让人很不自在;明明有人在发球台要开球了,还和没事人似的大声讲电话;不及时准备击球,非要等轮到自己打了才不紧不慢的带手套、拿球杆;慢吞吞的边走边聊,打得再慢也不同意让组;同组的球早都攻上了果岭,还一个人不慌不忙慢悠悠地朝自己在果岭外的球位走。
不止一次遇到球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谁谁总是怎样怎样(不讲礼仪),是不是该罚杆啊?
从规则角度来说,一般性的违反礼仪确实很难找到直接罚杆的依据。
有一次球叙,同组的正要击球,另外两位同组球友可能正聊到什么好玩的事,忽然哈哈大笑,结果一个剃头球下水了;球友很气愤的问我:这是不是要罚杆啊?!
我只好苦笑。
当然,不讲礼仪在正式比赛场合还是可能付出代价的:不罚则已,一罚就可能是极刑:DQ。
“礼仪及球场上的行为举止”之“违规处罚”明确规定:在出现严重违反礼仪的行为时,委员会可以按照33-7取消相关球员的比赛资格。
规则33-7:如果委员会认为某球员严重违反了礼仪方面的规定,则可以按照本条规则对其施加取消资格的处罚。
业余球友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非比赛环境下打球,当然没有什么“委员会”来界定你是否“严重违反礼仪”并施加处罚;但是,同组的心里都会有一杆秤,不注意讲究礼仪的球友终归不会受欢迎。
确实是有一些球友对高尔夫的礼仪要求很是不屑一顾:打球就打球,哪有那么多臭讲究?装啊?
没办法,高尔夫就是有很多“臭讲究”,该装还得装——因为我们玩的是“高尔夫”,不是逛大街,更不是打群架。
前一篇:这个“好心”没有问题
后一篇:“第一次”的影响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