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望的火种:为“蓝光·观岭杯”业余高尔夫联赛叫好并祝福

(2012-09-26 20:40:03)
标签:

高尔夫

观点

规则

分类: 高球随笔
成都观岭球会牵头,搞了一个本地各业余球队参加的“蓝光·观岭杯”业余高尔夫联赛,去年开张,并雄心勃勃地计划把这个联赛打造成一长期存续的品牌。
 
机缘巧合,俺有幸连续参加了今年联赛的两轮季后赛执裁工作,感触颇多。
 
1、有益的赛事活动形式
联赛按四球比洞赛进行团体对抗,每一轮比赛由各球队两两对抗,以球队胜负挣积分,最后按总积分排名。
这种赛事活动形式至少有几个方面的益处:
(1)为集体荣誉而战
以球队的名义集体参赛,每一名队员(不管上场的还是没上场的)都倾心关注本队的集体战绩,无论身家多少,勿论个人英雄,大家的“身份”都只有一个——队员,任务也只有一个——为集体荣誉而战。
这种团体赛制的参与度和渗透性远非“个人排名赛”可比,影响面和影响力也要大出很多很多,对于有效推动当地业余圈子高尔夫运动的意义非同小可,余韵无穷。
(2)精彩的球技对抗
相比于“比杆赛”而言,“比洞赛”的对抗性、观赏性、竞争激烈程度、现场竞技气氛等都要精彩得多,赢了一洞要想办法扩大战果,输了一洞要咬着牙往回追,一个人失手还有战友顶住,一个组落败还可能靠其他组挽回,不到胜负已决都绝不放弃。
(3)成绩的真实有效
这种比赛形式下,根本没有“写手”的容身之地,一杆就是一杆,一洞就是一洞,刀刀见血,剑剑封喉,想投机取巧?想弄虚作假?门都没有。
 
2、绝佳的规则推广平台
业余圈子的规则氛围现状有目共睹,发牢骚、讲怪话、干着急等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有方方面面实实在在行动起来才有可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这个联赛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则推广平台。俺认真观察了场上球友的行为,平时在业余圈子里打球经常看到的一些“坏习惯”确实很少在这种场合下表现出来,用不少球友的话来说,就是“输得起球丢不起人”,不能在这方面让人笑话。
虽然联赛在执行规则方面还有这样或那样需要一步步改进、完善的环节,但就俺个人经历过的众多民间业余赛事活动而言,联赛目前仅仅是做到了下面这几点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已经可以说是民间业余赛事活动中相当不容易、某种意义上具有“标杆”意义的了:
(1)果岭上没有一个人依靠球童来做Mark、要球童去摆线,统统都是“自力更生”。
(2)在所有俺见到的各结束洞,同组球友都是相互脱帽握手、互道客气、彬彬有礼。
(3)但凡已经正式公布了的“规矩”,俺还没有发现有谁有意不当回事、“个人主义”当头的。
(4)对裁判人员的工作相当尊重,两轮比赛下来俺还没有遇到过一例不把裁判当回事的,都非常客气。
特别可喜的是,联赛绝大部分参赛者都非常在意“规则”,之前的一轮比赛中甚至还因为规则执行问题引发了相当热烈的讨论、争论、甚至一板一眼的辩论;过程中有自己主动打电话咨询专业裁判人员的(甚至还有人把咨询电话打到了国外),有根据各自对规则的理解据理力争、长篇大论的,有一个一个细节深究规则精神的,有干脆把相关规则条文直接复印出来“对号入座”的,等等——这种情形恐怕连国内一些高级别的业余赛事活动上也不一定会见得到,绝对的大好事,好得不得了!
 
类似于“蓝光·观岭杯”业余高尔夫联赛这种性质和形式的纯民间活动在国内好像还不多见,至少在四川省范围内是开先河之举,牵头者显然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无论赛事组织还是规则执行,值得探讨的问题自然还有很多;最为可贵的是,他们已经在实打实地做了,有任何不足都可以在实践中进步、在前进中解决;只要是大家都愿意在高尔夫精神的框架下去努力探索,再大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
 
个人认为,业余高尔夫圈子、尤其是民间业余高尔夫之“高尔夫”环境的打造,太需要类似于“蓝光·观岭杯”业余高尔夫联赛牵头者这样的积极尝试,这是不断提升民间高尔夫层次、不断净化民间高尔夫形象的希望的火种;类似的尝试越多,星星之火的意义就越大,“按规则打球”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
 
依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通过与一些球队参赛球友各种形式的交流,俺觉得这个联赛已经完全具备“按规则打球”的比赛条件,理由很简单:
第一,参赛者都是中低差点水平,不管每个人在规则知识方面的水平如何,都具备了执行规则的基础,俺个人认为完全不必低估绝大部分参赛球友的配合程度。
第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应该遵守规则、必须按规则进行比赛”现在恐怕已经成了联赛绝大部分参赛球友的基本共识,这种主流导向一定要珍惜;虽然确实也有个别“不必太讲究”、“不要太计较”的声音,但在联赛这种“倡导按规则打球”的大氛围影响下,相信不会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第三,联赛这个平台着实不容易,很宝贵,在这种赛事活动环境下,越是担心大家“不懂规则”,就越要通过“执行规则”来普及规则知识、强化规则意识;换言之,从“不懂规则”到了解规则、学习规则、喜欢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只要这种代价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麻烦”一点又怕什么呢?又能“麻烦”到哪里去?
 
俺曾经和一些熟悉的联赛参赛者戏言:如果什么时候联赛能把那些排除规则运用的所谓“当地规则”都抹干净了,那这个联赛就堪称“伟大”了,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