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多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一方面,“规则”本就是高尔夫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学习规则、知晓规则、遵守规则本应是俺们高尔夫爱好者的必修功课之一,不能在心理上抗拒规则、抵触规则;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既不必要也更不可能要求打球的人人都达到“裁判”水平,规则知识能有个大概齐就很好了,如果平时把尽量多掌握一些规则知识当做一种乐趣,也不至于对规则问题畏之如虎,不至于“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则业余爱好者到底如何才能比较有效的学习规则?
根据这几年俺和各方球友多种形式的交流及自己不断的观察、体会、总结,业余爱好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规则学习方法,对规则知识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1、新手阶段:建立起规则意识
刚接触高尔夫,一切都很新鲜,尤其是头几次下场。
在这个阶段,爱好者下了场可能连球都不容易打起来,也很难做到一是一、二是二的学习规则,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与高尔夫亲密接触后,争取能在第一时间便建立起明确的“规则意识”——知道打高尔夫是有讲究的,这个“讲究”便是高尔夫规则所特有的礼仪要求和行为规范。
从规则角度而言,很多球友所谓第一次下场就打了多少多少杆之类的,其实都只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或心理的安慰,做不得数的,第一次下场最多只能说是打了“多少下”而不是“多少杆”——业余爱好者第一次下场恐怕都不可能按照规则记录出成绩,尤其是那种连练习场都没有去过、第一次摸杆就是在球场上的,除非是高尔夫奇才、天才。
所以,如果认认真真给新手去讲什么“散置障碍物”、“静止的球被局外者移动”之类,没的会成笑话。
如所周知,“礼仪”要求是高尔夫规则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高尔夫规则》开宗明义讲的就是这个;俺个人认为,新手能否建立起规则意识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能否一开始下场就注意学习和遵守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礼仪,包括:
(1)保持守时
作为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一开始学打球就应该自觉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约好了什么时间开球至少要提前十分钟以上到达会所,实在有意外情况也应该提前打电话告知,举手之劳;让同组的无辜等待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坏习惯,既缺乏对同组球友必要的尊重,弄得不好还很容易引起球友互相间的不快,嘴上不好说,肚皮里打官司。
(2)注意着装
高尔夫着装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如必须穿有领的体恤衫、不能穿牛仔裤下场、裤腿的长度不能短于膝盖、在会所范围内活动时要脱帽等,不能以“哪有那么多臭讲究”、“不就是打球”等为理由,我行我素,不管不顾。
(3)彬彬有礼
高尔夫球场也是一个“公共场所”,不能一高兴就在球场上大喊大叫、忘乎所以,不要乱扔烟头、点心包装纸或其他废弃物,最后一个洞完成后离开果岭时要互相脱帽握手等。
(4)讲究形象
除了一些比较轻松的聊天交流或适度的玩笑、逗乐外,尽可能不要在球场上太过嬉笑打闹,更不要动不动就口出粗言、“重口味”、毫无遮掩,不要随便就对同组的球友或球童生气、发火、发泄等,要注意尊重球场所有工作人员的劳动,不要搞不搞就骂骂咧咧的不得劲。
(5)为他人着想
下了场随时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或干扰到他人打球,不要大声接听手机(最好养成一下场就把手机铃声调静音的习惯),明显打不了的球就捡起来往前走,明显过不了水的就到水对面去打,一个球打坏几杆后不要再死揪着打,不要没完没了的找球,轮到自己打球之前要尽快做好准备,不要让大家都等你一个人等。
除了注意学习和遵守高尔夫基本礼仪外,新手建立规则意识的另一个环节是尽快熟悉球场结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球场知识,知道一场球是怎么打下来的,一个洞是怎么样完成的,包括18个洞的组成,什么是一个洞的标准杆,什么是三杆洞、四杆洞、五杆洞,什么是球OB了、球遗失了,发球区和果岭是干什么用的,等等。
简而言之,新手阶段最重要的规则学习就是高尔夫礼仪和打高尔夫的基本常识,这个既不复杂也不太难,只要有心就好。
2、菜鸟阶段:学习点基本规则
所谓“菜鸟”,俺的概念是基本还不可能正儿八经按照规则计算杆数,只能说是可以马马虎虎把一场球18个洞打下来。
从“新手”变为“菜鸟”后,爱好者便可以完整地享受一场球的乐趣了,也可以开始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高尔夫规则知识。
菜鸟学习规则的要求,俺觉得可以定位为努力学习和了解一场球应如何“按规则计算杆数”,包括:
(1)高尔夫比赛的基本形式,如“比洞”和“比杆”的主要差别等。
(2)成绩的计算方法,如“击球”与“罚杆”的不同意思等。
(3)学习一些最常用到的规则定义,如击球准备、使用中球、球移动、球进洞、障碍区、推击线、散置障碍物、妨碍物、整修地等。
(4)了解一些最常用到的规则规定,如击球顺序、击球方式、静止的球被移动、一杆加距离、拿起球、抛球、放置球、寻找球、辨认球、暂定球等。
个人观点,菜鸟阶段下场时,一场球到底打了多少杆其实并不特别重要,严格来说120杆还是130杆没什么本质差别,反正多少都是会有点“水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因为不懂规则造成的),关键是能不能慢慢学会一场球的杆数按规则应该如何计算。
俺个人最不赞成的一个现象是,刚刚能勉强把一场球打完便动不动和人PK,尤其是和已经有好几年球龄的在一起PK,“彩头”还不算太小,美其名曰“交学费”。
俺觉得,如果一场球需要让到二十杆以上,这种PK真没什么太大意义,赢了的不见得有多么光彩,输了的也不见得多么值得,这种“学费”不交也罢。
特别是有一点,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开始热衷于“挂彩”,一般都很快就不得不加入“流氓大军”——基本都得靠上“流氓规则”;原因也很简单,“流氓规则”确实最适合于“挂彩”的情形,只要能算清楚钞票、能定得了输赢、不影响实际结果,怎么打都没问题,“不容易争议”么!
但凡在这个阶段玩上了“流氓规则”的,今后再要回过头来学习“球场规则”就更加难上加难了,因为已经形成了习惯,久而久之甚至会只认这个“流氓规则”,从此走上江湖不归路。
博友“阿波打波”曾说过一句挺好玩的话:在国外打球倒是可以省了一道程序,不需要一上来就先问“打什么规则”?
也曾有人诟病打“流氓规则”的速度特慢,最容易压组;这个观点俺到不是很同意,因为如果是球技水平到了一定阶段,慢不慢恐怕不在于打什么规则,而更在于愿不愿意“随时为他人考虑”。
要是再仔细分析一下,除了其他的一些情形外,在球场上真正“特慢”的、最容易“压组”的,一般倒是那些差点比较高而又打“流氓规则”还带热火朝天“开盘”的主。
所以,菜鸟阶段是今后能不能进入“按规则打球”轨道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水岭。
3、破百阶段:习惯按规则打球
到了100杆左右的水平,应该就可以比较认真地按照规则计算一场球的成绩了,球友之间也可以有条件互相PK一下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下了场能不能“按规则打球”。
要“按规则打球”,就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一些的规则知识,如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或补救方法等。
俺觉得,这个阶段的规则学习可以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
(1)哪些是规则规定“可以(May)”做的事
即球员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
例如,球道短草区陷入地面的球拿起来后“可以”进行擦拭,球上了果岭后“可以”做Mark把球拿起来,红桩区下水“可以”在最后入水点两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处罚杆抛球,等等。
(2)哪些是规则规定“必须(Must)”做的事
即球员不按要求做会挨罚的事。
例如,“必须”由球员本人亲自按规定的动作抛球(直立,手臂齐肩平,球自由下落),否则(击球前不改正)就要被罚1杆;把球拿起来辨认之前“必须”先做Mark,否则罚1杆;在打暂定球之前“必须”明确宣布“打暂定球”,否则打出去的这个球就不是暂定球,而是在“一杆加距离后”成为使用中球;静止的球被移动后“必须”放回原位,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等等。
(3)哪些是规则规定“不允许(Must
not)”做的事
即球员做了就会挨罚的事。
例如,在完成一个洞的过程中“不允许”球员练习击球,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在障碍区击球前“不允许”用手或球杆触及到障碍区地面和水障碍区中的水,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击球前“不允许”改善球位和试图挥杆区域,否则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等等。
(4)哪些是规则规定“应该(Should)”做的事
即球员按规则的建议做了会更好,不做也并不违规(但有可能因此而导致其他环节的违规)。
例如,球员“应该”在自己的球上做标记,但没有做标记也不违规;在提交记分卡之前“应该”逐洞核对自己的杆数,不核对没有问题,但如果提交记分卡之后发现杆数错误就会被DQ;在决定最近补救点的位置时,“应该”用下一杆要打的杆子先模拟站位、做好标记,不模拟站位直接估计着抛球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抛错了地方,就得因为“在错误的地方打球”而挨罚。
从这个阶段的规则学习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知道哪些是下了场“必须”做到的、哪些是“不允许”去做的;“必须”做的一定照做,“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
或者说,从破百开始就要努力要求自己做“规则达人”。
4、差点阶段:多掌握规则知识
也就是平均成绩能基本稳定在90杆上下的球友。
这时候,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会打球”的爱好者了,既可以大大方方参加一些业余比赛活动,也能正儿八经和球友们进行各种形式的PK。
俺觉得,这个阶段学习规则的主要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通过下场不断积累更多的规则知识,搞清楚更多的规则处置问题。
到了这个阶段,最好能比较完整地读一点专门的规则参考书,如李金亮老师的《高尔夫规则细解》等,有条件的如果能直接读一读《Rules of
Golf》,甚至能抽时间研习一下《Decisions on the Rules of
Golf》当然就更理想,会发现很多涉及到规则问题的乐趣,也能在一个方面更加丰富高尔夫这一爱好的内容。
5、高手阶段:做好规则的表率
俺心目中的“高手”,是平均成绩能基本稳定在80杆上下、同时规则意识也相当到位的球友。
如果在场上不能表现出足够的规则意识,不能用“高尔夫精神”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如果在骨子里就不愿意尊重规则、不愿意把规则当回事,则哪怕是场场都能打出7字头,俺个人也不认为是“高尔夫高手”。
窃以为,业余爱好者之“高手”不应该仅仅是球技出众、杆数羡人,更重要的是球风、球品俱佳,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也照样令人称道;反之,如果在骨子里不愿意尊重规则、不愿意把规则当回事,其“球品”和“素质”恐怕也不一定能和其“球技”相匹配——当然,这也许只是俺个人的一种偏见,大抵也是做不得数的,呵呵。
—————————————————————————————————————————————
不经意间可着劲“鼓吹”了好几年的“规则”了。
虽然纯属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个中亦有不少酸甜苦辣,先不说也罢。
写完这篇好像才忽然发现,俺现在真的是变成地地道道的“规则控”了,在琢磨规则这个事上花的功夫似乎有点太多了,脑子动不动就会转到“规则”上去,随便想到点什么规则问题就恨不得马上写下来,几乎成了“一日一记”甚至“一日数记”,很是耽误时间。
准备强迫自己暂时歇一歇,多少得干点“正事”不是?呵呵。
这一篇关于规则学习方法和体会的长篇大论,就权当是俺给对规则问题感兴趣的球友们一个比较集中的小礼物罢!
当然,如果感兴趣的球友们有什么规则问题需要继续讨论的,俺还是会尽可能多参与。
毕竟已经“控”了么,恐怕也不容易真放下,嘿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