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初学者下场学规则的一些小体会

(2012-05-16 17:29:36)
分类: 高球随笔
好友P,在俺反复鼓捣之下,终于进练习场拿起来球杆,而且和俺们这些早就中过绿毒的过来人一样,一摸杆就放不下了,瘾头十足;另一好友Z,由于和几位打球的台湾朋友有生意上的往来,办公室里好几年前就放着一套球杆(台湾朋友送的),但从来没有摸过,连包装都没拆开;P被俺鼓捣下水后,Z也忍不住心痒试试,结果这一试比P的瘾头还大。
 
由于都是被俺鼓捣打球的,理论上算是他们的“师傅”;当然,俺一开始就很认真地申明:俺这个所谓“师傅”是绝对做不得数的,一则球技平平,二则动作难看,最多也就是把你们带到“高尔夫”这个圈子里而已。
 
当然,俺也告诉了他们哥俩:有一样东西俺不光是完全可以做他们的“师傅”,而且绝对是高起点的、一般人不太有这个条件的——规则学习。
 
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你们今后的球打得咋样我管不着,现在把你们忽悠到了球场我就算完成任务了;但关于高尔夫规则和礼仪的学习与表现可不能马虎,一定要对得起我这个“国家级裁判”,不然就别说是我带你们打球的——实际俺是存有一个“私心”,想从他们身上试验试验,看看对高尔夫几乎一无所知的初学者到底能不能学习好规则。
 
到现在为止,前前后后一起陪他们打了大约十来场球了,特别欣慰的是,这哥俩一方面挥杆表现是一场比一场有进步,对待规则与礼仪的态度那也是绝对令俺高兴、满意;球虽然很自然地还在三轮车阶段,甚至有时候还无法按规则计算出全场杆数,但在场上的行为举止、“按规则打球”的做法都已经基本属于“达人”级别了,很有其他几位和他们一起下过场的球友都赞不绝口,而他们自己也因此而觉得特别舒坦。
 
回想一下,俺的“现场教学”大体分成了四个不同阶段。
 
1、基本礼仪
这是俺特别看重的第一个环节“教学”。
用可能会显得俗气一点的话来说,这两位朋友应该都算是“有身份”的“成功人士”。
俺一开始就给他们反复灌输这样一个观点:既然是“业余爱好”,球打得再差劲一般也不会有人刻意笑话的,了不起也就是善意的调侃调侃;再说了,这高尔夫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个“熟练工种”,长年累月的打下来总会提高球技的;但是,如果在场上不讲究礼仪、不尊重规则,即便是球打得再好也会令人侧目,甚至丢了人自己都不知道。
哥俩都完全同意和积极支持俺这个观点,所以也非常配合俺的“教学”。俺从“诚信、自律、随时为他人考虑”的高尔夫精神开始,重点给他们讲了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第一要守时,至少要保证在约好的开球时间前到达出发台。
(2)对球童要客气、尊重,尤其是不要养成动不动就怪罪于球童的坏习惯,球是自己打的,主意是自己拿的,从一开始就要学会别一味依赖球童。
(3)不要影响后一组的正常速度,打不起来的球就不要勉强,或拣球走人,或让人家组的先打;头几场球根本就没有必要“计成绩”,更不要在意什么“杆数”,因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也不可能计出成绩,主要还是多熟悉球场环境,体会打一场球的基本过程。
(4)气氛可以轻松些,但在场上开玩笑一定要适度,不能影响到同组的打球,
(5)最后一洞打完后相互间要脱帽握手,哪怕是再熟的人也要坚持。
 
2、球场常识
第一场球俺特意挑在周一上午,因为每周的这个时段基本上都是下场人数最少的,可以不慌不忙地在场上给他们讲解一些打高尔夫球的基本常识。
俺边打边现场介绍:一个18洞球场是怎么构成的,有几个三杆洞、几个四杆洞、几个五杆洞;一个洞的成绩是怎么计算的,什么叫“帕”、什么叫“鸟”、什么叫“老鹰”;球场范围内有几个组成部分(发球台、果岭通道、障碍区、果岭),每一部分起的主要作用和不同性质;什么叫“比杆”、什么叫“比洞”,等等。
 
3、基本规则
这也是俺重点讲解的,也是边打边介绍。
首先是高尔夫规则的基本组成部分及一些常用术语,如OB球、遗失球、沙坑障碍、水障碍、修理地、散置障碍物、妨碍物等。
然后是介绍和讲解一些最常用到的规则知识,如击球顺序、罚杆补救与免罚杆补救、击球进洞等。
 
4、现场案例
两三场球下来后,哥俩对于如何按规则打一场球已经有一些基本概念了,基本的场上礼仪也有习惯了,俺便把重点放到结合现场遇到的情况一个个讲解规则处置方法,并适当延伸阐述一些规则为什么要这么规定的考虑。
 
算起来,哥俩到现在差不多都是打了三十场球左右,Z的进步要快一些,基本上在110杆左右了,前几天还打了一场98杆,算是成功“破百”;P的成绩在120杆左右,都是地地道道严格按规则计算的。
有一场球,俺和P两个人下场。一个四杆洞,球道左侧是红桩区;前面一组开球,我们等在了后面,看有一位球友连续开三个球都是从左边下水,还在准备继续开第四个球,同组其他几个人都明显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看热闹。
P很不解地悄悄问我:你不是告诉我红桩下水可以到前面补的么?
我摆摆手:他们这是大流氓,只能原地打的!
大流氓?P一愣,什么大流氓?
俺把他拉到一边大概说了说是怎么回事,P更加不解:既然规则可以到前面去补,为什么不去?这样原地打不是很吃亏么?而且把我们都耽误了!
直到回场后一起在会所用餐时,俺才把这个“大流氓”的来龙去脉给Z讲清楚,P听我讲得莫名其妙,觉得实在不可理解:有规则为什么不按规则?没道理啊!
俺告诉P:你这不过是因为跟着我开的杆,否则也早就是“流氓”一伙的啦!
 
有一天,Z兴冲冲地特意从外地给俺打来电话报告,说是和谁谁谁一起打球了,人家非常奇怪:你是才学会的啊?怎么会打得这么像?——所谓“像”,不是说Z的球打得有多像,而是说他在球场上的一举一动很像那么回事,包括在果岭上自己做Mark拿球、自己摆线、不OK,特别是最后一洞Z的主动“脱帽握手”,搞得其他几个人都诚惶诚恐的,连说是“第一次”。
Z在电话中明显很得意,俺也在电话这头听得和自己刚刚在场上抓了一头鹰似的高兴。
 
体会一:打球的人从刚开始接触高尔夫就学习规则、礼仪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管用的。
 
体会二:学习“按规则打球”一点也不难,关键是看当事人愿不愿意和有没有这个心。
 
体会三:遵守规则、讲究礼仪能带来“杆数”之外更多的乐趣,也更能赢得人的尊重。
 
想起来再顺便说一句,虽然P和Z在俺的严格要求下都是规规矩矩“按规则打球”,也还都是地地道道的“初学者”,但他们在场上的打球速度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有人家主动让组的,绝没有他们堵到后面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