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还是不罚:关于球员的“意图”
(2012-02-29 12:42:10)
标签:
休闲 |
分类: 规则探讨 |
案例:有时候,由于疏忽大意,果岭上推杆前忘了先把Mark取掉,罚不罚?
不少球友遇到这个情况时都说是要罚,还有比较熟悉规则条文的球友更是直接举出理由:指示推击线,罚2杆。
当然,如果当事人是故意把Mark留在那的,两杆的罚杆免不了,理由也正是这个“指示推击线”。
但是,如果只是由于粗心大意而忘了拿Mark是不罚的——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需要根据球员实际意图来决定判罚结果的情况。
不少情况下,是否处罚球员(包括怎么处罚)都和球员本身的意图或动机、目的有关。
例1 规则16-1d规定,球员不得用滚动球的方式来测试果岭表面。A在果岭上把球做Mark拿起来后,抛给球童擦球,球童没有接住,球掉下来在果岭上滚动了一段距离——罚不罚?
因为球员的意图不是为了测试果岭表面,所以虽然在果岭上滚动了球,也不罚。
还有人偶尔会直接就在果岭上把球滚给球童(虽然不提倡这样做),但只要其目的不是为了测试果岭表面也不挨罚。
例2 同样是在果岭上,A踩踏了同组B的推击线;如果是无意中的行为,不罚杆,如果造成了对B的推击线的破坏,B可以要求修复;但如果A是出于改变B的推击线(如踩下推击线上生长着的果岭草)或破坏B的推击线(如在推击线上留下鞋钉印)之目的而有意踩踏B的推击线,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严重者还会DQ)。
例3 三杆过水洞,A打短,下水;在B开始击球前,A在旁边对自己的球童轻轻叹了口气:唉,刚才还是应该用7号铁才对——这个算不算对B提供了“助言”?
回答是“不算”。如果A直接向B建议:我看你还是应该用7号铁好,刚才我用8号铁就明显不够——这个便是违规。
好比都是“伤人”,“故意伤人”和“过错伤人”的法律后果是有所不同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不是“动机不纯”就一定能免罚,一些平时不太讲究规则意识的球友喜欢用“我不知道”、“我不是故意的”为理由来抵触违规处罚,这是不成立的,因为规则明文规定:“知晓规则是球员及其球童的责任”(6-1)。
你可以不知道规则的要求,但不能以此作为免罚的理由,只要在事实上违规了就得付出代价——好比只要伤了人,最少也得出医药费,不可能什么事都没有。
至于说“动机如何”,有时候也会影响到处罚的轻重程度——看一个判例:
果岭上,A请同组球员B照管旗杆,B也同意了;A推杆后,B没有及时拿走旗杆,造成A的球撞到了旗杆。
(1)如果B没有及时拿走旗杆是故意为了让A的球撞旗杆挨罚,则不管是比洞赛还是比杆赛,B都将因为严重违反规则1-2(影响球的运动)而被DQ;比杆赛的情况下,从“公平原则(规则1-4)”考虑,A不罚杆,重推。
(2)如果B没有及时拿走旗杆的目的只是为了挡住A的球,以免A的球跑得更远,则:比洞赛B本洞负(同样是因为违反1-2),A因为B已经先被判本洞负故没事;比杆赛B罚2杆(违反1-2)、A也罚2杆(违反17-3a,果岭上推杆撞到被照管的旗杆)。
(3)如果B没有及时拿走旗杆并不是故意的,如只是因为旗杆黏在洞杯里一时拔不出来,或根本就没注意到A的球会撞上旗杆,则B不挨罚(没有违规行为),A比洞赛本洞负、比杆赛罚2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