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貌似有点“冤”的案例:规则就是规则
(2012-02-28 00:27:46)
标签:
休闲 |
分类: 规则探讨 |
球友来电急匆匆要俺“断案”,听电话中的口气,现场还争论得挺激烈。
问清楚了是这样一个情况:果岭上,A拿起球擦拭后把球放回了原位,还没有拿掉Mark;由于风比较大,人还没站起来球就被风吹动了,而且越滚越快,最后停在比一开始做Mark的位置远很多的地方;A跑过去把球捡起来,准备拿回去在原来做Mark的地方重新放置,B不同意,说风不是“局外者”,应该是风把球吹到哪就在哪,不能把球拿回去的;A的观点是:他还没有拿掉Mark,当然可以重新放置球。
这两位球友平时都是比较喜欢关注和讨论规则问题的,也已经掌握了不少规则知识,这回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俺给出的答案是:B不让A把球放回去的意见是对的,但理由没有说完全:在A一开始把球放置回原位后,这个球便又重新投入了使用状态;之后不管A有没有把Mark取掉,都不影响这个球处于使用状态的性质;使用状态的球被风造成移动时,必须在球静止下来的位置打下一杆,不罚杆。
俺这样一阐述,俩人倒是都能接受了;接下来的处置方法是:A因为拿起了被风吹动的球(静止的球被球员移动),得罚1杆,放回原位——后来A说这一杆罚得真冤枉,要是拣球之前给我电话就好了!
从这个案例引申开来,顺便再说一个多次有球友表示疑惑的类似问题:A要把球放回原位(即被风吹动后静止下来的地方),但他拿起球来时并没有做Mark,怎么能再“放回原位”?这个“原位”该如何确定?
这就涉及到规则20-3c:如果无法确定放置球或重新放置球的位置,则:
(1)如果是在果岭通道,必须在尽可能接近估计的初始球位处抛球,但不能抛在障碍区或果岭上。
(2)如果是在障碍区,必须在障碍区中尽可能接近估计的初始球位处抛球。
(3)如果是在果岭上,必须在尽可能接近估计的初始球位处放置球,但不能放置在障碍区。
也就是说,A只要大概估计球被风吹动后静止下来的地点放置球就可以了。
说到Mark,美巡赛曾经发生过在果岭上因为球掉下来砸到Mark被罚杆的案例,有球友说:是不是因为做Mark后这个Mark就“相当于是球”了,所以动了Mark就相当于动了球、就要挨罚?
实际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涉及到的是规则20-1:只有因为做Mark的过程本身造成Mark移动时才不会挨罚,其他因球员(包括其球童)偶然造成Mark移动的情况都要罚1杆,把Mark放回原位——没有什么动了Mark“相当于动了球”一说。
判例中有这样的情况:推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Mark不见了,原来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黏在了自己的鞋底下;这时,球员要被罚1杆,并在尽可能接近初始球位且不更靠近球洞处放置球。
关于“因为做Mark的过程本身造成Mark移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判例:球员用硬币做Mark,并用推杆底面将硬币压了压;等球员离开球位走到果岭边时才发现硬币黏在了推杆底面上——这种情况便属于“因为做Mark的过程本身造成Mark移动”,不罚杆,将球或硬币再放回尽可能接近原位且不更靠近球洞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