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社会都需要这个“高尔夫精神”

(2011-08-15 18:46:38)
标签:

休闲

分类: 风尘白话

所谓“高尔夫精神”,说白了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三句话:一曰“诚信”,二曰“自律”,三曰“随时为他人考虑”。

 

简单固然是简单,别说我们这些打球的人(包括我自己)在球场上不一定都做得到、做得好,即便是放大到当今整个社会的现实来看,很多方面所匮乏的不也正是这个“诚信、自律、随时为他人考虑”么?

 

先说这个“诚信”。

拆开来看,“诚信”两字的含义包括了“诚实”、“讲信用”,说的是做人做事要讲究一是一、二是二,言必信、行必果。

 

不无悲哀的是,“遇事疑三分”已经成了现今社会很多人习惯成自然的心态,很多都是这个“不讲诚信”给闹的——是不是真的啊?靠不靠得住啊?有没有猫腻啊?等等。

实际的例子就不用再举了,闭着眼睛都可以随便数出一大把。

 

再说这个“自律”。

“自律”无非就是个“严格要求”——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做人须如此,做事须如此;草民须如此,政府须如此。

 

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界限很要紧,否则就会弄不清“自律”的前提。

譬如打球,遵守规则、讲究礼仪是“该做的”;弄虚作假、随心所欲是“不该做的”,如此等等。

譬如政府公务人员,“为纳税者服务”是该做的,“尸位素餐”、“假公济私”、“狐假虎威”都是不该做的,如此等等。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主要依据于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所以要学知识、懂规矩,就像我们打球的人必须学规则一样,天经地义的义务。

 

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去做最起码是“不自律”。

 

上周末去办一个电信的号码,想实际体验一下“3G时代”的味道;要不是有电信的朋友在场,营业员的一些做法气得我差点转身就走——该做的她不做(如给客户讲清楚有关事项),不该做的却十分习惯(自始至终绷着个脸像谁欠她三吊钱似的,多问一句就会摆出一付咄咄逼人的架势)。

 

最后,要说做到这个“随时为他人考虑”恐怕就更不容易。

 

前几天下场,一个沙坑球,我走进沙坑打完球后出来时绕了一下,球童说(都很熟的):您下次从原路出来呗,可以少耙一点沙啊!

 

我微微脸红了一下,立刻表示应该接受。

 

其实,平时在这个方面我还算是比较注意的,在沙坑救球时都会有意选择靠球道最近的一侧下沙坑,宁可自己多走上那么几步绕到沙坑里去,以便尽可能减少球童耙沙的工作量(还做不到自己动手耙沙,惭愧)。

 

毋庸多言,社会上、工作上、生活上需要“随时为他人考虑”的事就更是多了去了,所谓“和谐社会”的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这个能不能“随时为他人考虑”。

 

很多时候其实都并不需要太多吓人的“大道理”。

无论是官居高位者还是吾等一介草民,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师、为人友,无论是打球还是社交或从商、从政等等,倘若我们大家真能就把这个简简单单的“诚信、自律、随时为他人考虑”做到个七八分、八九分,绝对OK!

 

扪心自问,不管做人做事(包括打球),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所以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不断学习、不断修炼。

 

现如今,“高尔夫”正受到一场莫名其妙的“围剿”;我在想,即便是真的铲平所有的球场,也不应该铲掉这个“高尔夫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