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己担当:“他是球童,不是我爸爸”
(2011-08-13 12:11:41)
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新浪体育讯:当一些人质疑球童为什么不告诉麦克罗伊不要对着树根击球时,麦克罗伊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是球童,不是我爸爸。”麦克罗伊说。
北爱尔兰小帅哥的话年轻式幽默中透着一层朴素的道理,由此而想到平时在场上经常能看到的一种现象:抱怨、责怪球童,甚至把没打好球的怒气一股脑儿都宣泄到球童身上。
“球童是按规则帮助球员的”——这里面的关键词是“帮助(assist)”而不是“依赖(depend
on)”。
场上的一切决定最终只能是球员自己做出来的,球童的意见只能参考,采不采纳是你自己的事。
譬如这个“看线”、“摆线”,球童水平再高,如果你推击的一瞬间不能击中甜点,则球实际出去的方向肯定会变化,能怪人家“看线不准”?
譬如这个“距离”,球场上都有码数桩,球位、上下坡、风向等因素球童知道你自己也知道,到底打多少码合适最终还不是得自己判断?
有一次,同组球友攻果岭,球童说是140码左右,球友选用了用8号铁;击球稍有剃头,直接干到果岭后面去了,球友立刻很不高兴地斥责球童:哪有那么远的距离?
前几天一场球,攻果岭的实际距离是130码,正常情况用10号铁正合适;但球位刚好在两个沙坑中间的斜坡长草中,加上有小雨,我准备用8号铁(打150码的杆子);球童说:最多9号铁(140码)够了吧?
我犹豫了一下,又看她没带8号铁(应该是她一开始就估计我用不着),要她跑回球车去拿会耽误时间(这也是我极不愿开车打球的原因之一),想想算了,9号就9号吧!
结果击球很好,但真就是差了那么十来码没有上果岭!
我笑嘻嘻地看着很不好意思的球童:怎么样?事实证明是不够吧?
干什么事的“主”、“次”很要紧,我们湖南人有一句土话,翻译成文字来表达大概是“拉屎不出别怪厕所不好”。也就是自己的事得自己负责;建议是人家说的,主意是自己拿的,后果当然只能是自己承担——“出事了”就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呗!
当然,球童怎么才能做到更好的“帮助球员”也非常重要,不过这时另一个话题了。
前一篇:落在桥面上的球:能否免罚杆补救?
后一篇:压线球:OB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