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流氓规则”的负面导向: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2011-05-23 20:26:06)| 分类: 高球随笔 |
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从练习场打了几筐球回来,脑海中还留着打位爆满、一个个“新人”兴致勃勃挥杆不息的景象,一路上不由得又“杞人忧天”:不知道这一批批新的高尔夫爱好者中有多少是听说过“高尔夫规则”的?
在练习场随便逮住几个人问了问:下过场了?你们在场上一般都是按什么规则打的啊?
答曰:规则?不就是什么“大流氓”、“小流氓”么?还有什么规则?
还有:打球就是锻炼身体啊,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么,规则?哪有那么多讲究!
再有:什么规则?不是球童说怎么打就怎么打么?
如此等等——典型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且不去说所谓的“流氓规则”到底是不是“简单”、是不是“没有争议”,仅仅是其带来的这种负面导向就不值得提倡。
高尔夫规则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规范体系,绝不仅仅是怎么抛球、怎么罚杆等;一本小小的规则手册,从“诚信、自律、随时为他人考虑”的高尔夫精神开始,到最基本的场上礼仪要求,最后才是各种具体的规则条文,是所有打高尔夫球的人都应该(先不说“必须”)遵守的一种游戏规则,其作用和性质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点类似于企业的“员工守则”。
动静兄提到了一个观点:球场上发生的那些令人不齿的行为大部分与比赛规则无关。俺一方面是基本赞成这种说法,另一方面也还要看是什么情况:弄虚作假、“写手”满天飞等固然“令人不齿”,但球场上也还有很多虽然到不了“不齿”的程度却也可能让人非常“闹心”的行为,却不一定就和“规则”无关——很多球友还真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礼仪”也是“规则”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正式比赛的情况下,严重违反礼仪照样会被DQ。
“流氓规则”盛行的结果之一,便是导致很多新加入高尔夫爱好者行列的球友以为高尔夫就是这么玩的,压根就建立不起“高尔夫规则”的概念,更难得去关注和学习真正的“规则”,“敬畏规则”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对待规则问题首先是关乎于“态度”,而不是如何“在两杆范围抛球”之类。
在“流氓规则”的长期熏陶下,既不知真正的“高尔夫规则”为何物,久而久之也会对规则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抵触——搞那么复杂干什么?
殊不知,有些事情该“复杂”时还非得“复杂”,就好比吃饭,能不能说:不就是“吃”么?拿碗往嘴巴里倒就是了,还要拿双筷子正儿八经坐在那、搞那么复杂干什么?更不要说西方人刀叉盘子碟子一大堆,“有这个必要么”?
高尔夫是一种特定的游戏,有它特定的规则;这种规则不是你、我、他说了算的,是有据可依的,全世界通用的;平时“玩”你可以不遵守,但不能说这个“不遵守”就是对的、就是应该推广的、就是有道理的;不懂规则而没有遵守情有可原,但如果明知有规则的约束而不愿意去遵守或不屑于去遵守,事情的性质就两样了。
再说一个闲话:有的“流氓规则”是所谓“见桩死”,小白球明明好好的在那儿就是不允许打,因为进了红桩区——不是Notouch么?怎么就不能打啦?按道理应该是“必须打”啊?
说到底,“流氓规则”也就是一种“赌博规则”,已经完全偏离了“高尔夫精神”的轨道,才不管你什么高尔夫运动的乐趣,赌起来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残酷”怎么干,正如erma所说的:“残酷程度”根据赌注的大小而定——什么时候见过赌场的人“随时为他人考虑”?为什么要那么“残酷”?不“残酷”谁敢保证你不出老千、不占便宜?球在水井盖上?好得很啊,看你不把几千两银子一根的杆砸烂才怪!老子输了钱也不让你舒服!
有时候真是闹不明白:按规则打球真就那么难么?
前一篇:再说这个“流氓”:兼与博友讨论
后一篇:在“高尔夫精神”的框架下解决争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