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规则之“难”:意识问题最难

(2011-04-15 08:36:45)
分类: 高球随笔
印象中,球友圈里的人只要一提到规则问题,最普遍的反应一般都是:太难!太复杂!
 
粗一看似乎是这么回事,那么多严谨的规则条文,那么多拗口的名词术语,那么多变化的现场情况,说“不难”是假的,不花点功夫确实很难搞明白个一二三。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正儿八经去做裁判的活儿,而只是要求在场上尽可能按规则办事、尽可能做到“敬畏规则”,其实还真就没有“难”得那么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最“难”的往往并不是规则知识本身,而是对待规则问题的态度——意识问题。
 
前两天新浪体育有这么一段报导:中锦赛河南站,韩国球手严载雄在果岭上取走Mark准备推杆。在试挥杆时小球被风吹动了;严载雄怀疑自己是不是需要接受罚杆,因此在比赛结束后专门去了裁判员办公室反映情况。
 
本来,这是作为一名参赛球员遇到规则疑义问题时应有的、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也是高尔夫精神之诚信、自律的基本要求;然而,十分令人诧异的是,新浪的报导竟然加上了这样一段评论:其实关于这件事情,严载雄完全可以不报告,因为他同组的两名球员熊诚和周玉峰都没有看到,特别是周玉峰,因为他是严载雄的记分员。
 
“关于这件事情严载雄完全可以不报告”——这叫什么话?堂堂公开媒体怎么能如此不负责任的误导?不管写这篇报导的人之本意如何,上面这段话都难免给读者留下这么个推理:因为谁都没有看到,所以无论是违规或者涉嫌违规都“完全可以不报告”!
 
说实在话,看到这样的报导后,俺忽然间莫名冒出一丝隐隐的悲哀:连我们的高尔夫从业人员面对规则问题时都是这样一种潜意识反应,更可见要在众多爱好者中营造“敬畏规则”的氛围是多么的艰难!
 
俺不认为这篇报导的始作俑者是有意“藐视规则”,但至少反映出没有在骨子里把“遵守规则”、“敬畏规则”视为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好比小孩子出于自觉和本能说了真话,老爸不是认为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做,反而伸出拇指大大的表扬:孩子,你本来可以不说真话的,因为老爸并不知道是这么回事!——很多风气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被破坏的。
 
俺还注意到,主动报告了“完全可以不报告”的事的当事人是韩国球员;俺又不由得冒着挨大板砖的危险反过来想:这种下意识的“敬畏规则”行为是不是多少和韩国人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关?如果是中国球员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呢?
 
俺有一位很要好的球友,一开始在场上对俺按规则要求很不适应,有时甚至还有点恼火,曰:你不要动不动用什么国际规则来搞么,我们是中国国情,打球就打球,哪有那么多的讲究,等等;由于俺俩关系特好,俺始终是一逮着机会就劝导他尽可能改变这种观点,打球要讲规则,而且规则就是规则,没什么“中国规则”、“外国规则”之分;时间一长,这位老兄现在已经完全是“规则达人”了,在场上相当自觉,根本就不用专门强调,再不会“摸一杆”、“OK”,只要自己知道的规则也一定认认真真遵守,万一不小心违规了也痛痛快快认罚。
 
有一次,他在沙坑中打一剃头球,OB;俺隔着老远都看着他规规矩矩平伸手臂在沙坑里抛球——这要换了早先,肯定是弯腰低头垂手,轻轻把球扔到沙坑了事(免得抛出“荷包蛋”来);还有一次,他在离球洞不到两码的地方推杆,做准备时手一抖把球碰动了一点点,俺还没有说话,他自己就立即很爽快地表态:罚1杆!——俺们是一杆100大洋,这要是搁在以前,不争个脸红耳赤的才怪,即使是最终无奈认罚,心里也是绝对不舒服,哪可能会像现在这样自然、平和?
 
所以说,就规则问题而言,虽然规则知识的普及本身也相当重要,但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如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球友中逐渐建立起一种习惯成自然的“规则氛围”和“规则意识”;譬如,在荒郊野外来点随地吐痰或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可能无伤大雅,一般也不会有人给你“上纲上线”;但如果是你斗胆在五星级酒店大堂“呸”的来上那么一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