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暂定球案例:一杆开出500码!
(2011-02-08 14:51:48)分类: 规则探讨 |
正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午休,忽然接到前几天刚在球场上认识的球友W电话,一是告知要返京了,道个别;二是有一规则问题想咨询。
一听“规则问题”,俺立马两眼放光,睡意全无,问:怎么个情况?
W:是这么回事,我在五杆洞开球,打歪了,估计可能会遗失,打了一暂定;等我在果岭上推完后,发现第一杆开出去的那个球在果岭后面,我能再打第一个球么?
俺以为听错了:你等等!五杆洞?在发球台开出去的球在果岭后面找到了?你弄错了吧?哪个洞啊?
W:没错,就是五杆洞,第4洞呢!
第4洞?俺脑袋嗡地一下就大了,一屁股从床上坐起来,惊得手机都差点扔地下!
俺再清楚不过,海门球场的第4洞确实是一个五杆洞,蓝梯应该是500码左右,也确实不算长;这个洞球道的走向是先上坡后下坡,如果第一杆开好了翻过坡去,完全有可能第二杆直接攻果岭——年前还有一球场的球童在这个洞破天荒打出了信天翁,第二杆直接就给整进洞了!
可再怎么的也绝不可能在发球台一杆干到果岭后去么!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见俺好半天没吱声,W嘿嘿一乐:奇怪吧?反正就是这么神奇,我自己都犯晕!你先别管这个了,我现在更关心的是还能不能再用这个球打过、用暂定球打的成绩不算?
俺只好拼命抑制住满腹狐疑,又详细问了问过程。
原来,W开球打到了两百多码开外球道外的左侧山坡上,看不到球的落点,怕是遗失球,便打了暂定;打完暂定,爬到球道坡顶处没有找到初始球,估计没戏了,便继续用暂定球往前打,一直到攻上果岭、推杆入洞;从4号洞果岭下来,准备向5号洞发球台走时,忽然在4号洞果岭后面发现了他的初始球!
W用的球特征非常明显,还有记号,同组的也能确认确实就是W的初始球,大惊大喜之下便出现了“还能不能再打初始球”的疑问。
和W同组的M这时接过电话:我们特意研究了您的规则书(前几天在场上送了一本俺的小册子给他们),上面说到了,只要是暂定球没有超过初始球的距离,找到了初始球都得要打,暂定球失效;那W总这个球都到了果岭后面,肯定比暂定球远,是不是应该还算?
俺脑子里却还在可劲转悠:W的第一个球怎么就能从发球台直接给干到了果岭后?那可是500码啊!
忽然想起了那句“名言”——球场上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可不?如果W开出去的球刚好撞在山尖尖上的硬石头上,蹦起来又刚好往前砸到大下坡的球车道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又继续从球车道上往前猛弹,说不定接下来又刚好撞到前面沿球车道一侧的大树干,再往前冲那么一下,最后还真就有可能落在果岭后面去了!
到底真实过程如何,大概只有上帝老儿知道了。
至于W“还能不能再用初始球打”的问题,在规则上倒不复杂,答案很简单:不能。
规则27-2b(什么时候“暂定球”成为“使用中球”):如果球员在初始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或在比初始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更靠近球洞处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则暂定球成为使用中球,初始球视为遗失。
这里的关键是初始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而不是初始球最终实际的停点(假定发现了初始球)——这个是有判例说明的。
判例27-2b/4:
问:球员认为他的开球有可能遗失或落在了被定义为“界外”的道路上,打暂定;球员在初始球可能遗失的区域没有找到初始球,便继续用暂定球往前击球;再往前走,发现初始球在界内(应该是初始球从上述道路上弹回了界内);由于这时发现初始球的地方比暂定球离发球台还更远(即暂定球不比初始球更靠近球洞),初始球是否还属于“使用中球”?
答:初始球已经不属于“使用中球”。根据规则27-2b,当球员在比初始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更靠近球洞处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后,暂定球即成为了使用中球,初始球视为遗失。
这个判例最后还专门指出了一句:判定暂定球是否比初始球更靠近球洞的依据,是初始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而与初始球“实际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
例如,假设在四杆洞开球,大右曲,小白球飞进了150码桩外的树林,打暂定;暂定球越过了150码桩,落在100码桩附近;到树林找第一个球没找到,只好用暂定球攻果岭,蛙跳,只打出去几码;往果岭走时,突然发现果岭边的沙坑中有一个球,经确认就是第一个球(可能是弹到树上冲到了果岭边)——
因为第一个球“可能遗失的位置”是在150码桩处而不是在果岭边,而当事人已经在100码桩处(比第一个球有可能遗失的位置更靠近球洞)对暂定球进行了击球,故依据上述判例,虽然第一个球最后实际上还是在第二个球的前面(果岭边),但还是只能视为已经“遗失”,当事人只能继续用第二个球攻果岭。
W遇到的就是类似情况,所以不能再用第一次开出去后最终在果岭后面发现的初始球重新打过。
这个案例的规则运用没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这哥们竟如此“好运气”,哈哈!
前一篇:开心就好:趣事几则
后一篇:只能“心动” 无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