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趣事几则

分类: 高球随笔 |
1、另类旗杆
5杆洞,顶风打完第二杆还剩110码的样子,窃喜:争取保帕奔鸟;想看看旗位如何,咦?怪事!怎么果岭上看过去空无一物?
第一反应是叹气:唉!肯定又是前面一组的球童马大哈,忘了把旗杆给插回去了——以前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再仔细一看,不对呀!整个果岭压根都找不到旗杆的影!
忽听一球童小妹在旁边一声惊呼:糟了!怎么刚刚才补上去的旗杆又被偷走了?
哈!偷走?竟还有这等事!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真是有球场附近的村民不知怎么溜进来偷旗杆!
俺们几个球友百思不得其解:这旗杆不在果岭上还能派得上什么用场啊?就这破玩意还值得“偷”么?
乐呵之后,本来打算估摸着照果岭干一杆算了,反正也就这么点距离,应该八九不离十吧!
正站在球位边核计往哪块打好,俺的球童忽然喊了一声:等等!然后抽出一支铁杆,奔果岭一溜烟跑去,稳稳当当将杆子插在球洞中!
俺这才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大笑......
2、雷人的挖起杆
在场上偶遇一从北京来南方过球瘾的哥们,乐得并组;哥们听球童介绍俺是神马国家级裁判,便趁空档郑重其事地问:正好讨教一个问题,一直吃不准我这支杆到底违不违规?
哥们边说边从球包里抽出一直短杆给俺看——俺一瞥之下大吃一惊:以前只见到过有人使“切推杆(即将推杆和挖起杆的杆头合二为一的那种)”,这种东东还真就是第一次看到,这回可开了眼界:
3、另类“OK”——按“级别”论标准
一认识的球友,平时一起下场的机会极少,只知道老哥属于那种自娱自乐的所谓“快乐高尔夫”一伙,在场上从来无所谓“规则”不“规则”——“摸一杆”那是必须的,“OK”那是天经地义的。
这回大过年的偶尔凑在一组玩,发现他和一帮子常玩的球友专门为“OK”制定了明确的标准:用推杆头从球洞量起,到握把处为止,算“OK”界限,曰“处级标准”;小于这一距离二分之一以内是“科级标准”,OK;大于这一距离二分之一以内是“厅级标准”,OK。
这老哥们自己算是“处级”,在场上如何给“OK”由他根据同组球友的职级视情来定——如果不是正儿八经有“行政级别”的,一般都得往“科级”靠;万一哪天他自己打得太烂,则还可能把人就地降级为“科员”:半码也不给“OK”,理由是级别太低,享受不了“干部待遇”。
有时候还要看他的心情——某三杆洞,老头忽然间过年吃饺子,5号木竟开出一“死鸟”;同组某“科级”不幸开球下水,弄了个三上,到得果岭上又来回炒了两次豆子,还离着旗杆有个4码不止;老头哈哈一笑,大开金嘴:OK了!这回给你副部级待遇!
前一篇:明白的和不明白的:一场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