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再畏惧短切:俺也可以玩“一切一推”了

(2009-04-27 15:53:46)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短切重要否?

这种问题显然属于“菜鸟”级的、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不问也罢。

短切难不难?

对低差点的球友来说当然不难,他们关心的只是究竟要把小白球放到离旗杆1、2码处还是直接就可以OK了;中高差点的球友则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小白球赶到了果岭边,还得继续犯愁到底几杆才能给弄进洞去。

曾多次见过一球友“短切恐惧症”发作时的狼狈样:一号木开出去那是漂亮得没得说,铁杆也是潇洒自如,可一遇到小白球停在果岭边10来码的位置就基本抓狂,不用说那些斜坡、长草的困难球位,即使是好端端的平坦球道,一杆下去也大抵不是青蛙跳便是剃头、铲地甚至大向克,常常见他被自己气得咬牙切齿、怒发冲冠。

俺原来也同样是一想到短切就心虚,抱定一个“能不切就不切”的宗旨,也不怕同组的球友们笑话,果岭外大十多码都经常抽出推杆来干,还乐呵呵地自封为“德州派掌门”;人家高手在果岭边经常都是讲究“一起一推”,俺却了不起来个“一推一推”,够痛苦。

按理来说,俺所要求的短切准确度也不高,能够让小白球奔旗杆方向去、停球位大致差不离就挺满意了;而且,对短杆的控制总应该比其他更长的杆子要来得容易一些,怎么就会那么难呢?琢磨来琢磨去,看来主要还是心理因素作怪——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球友,下场前在练习果岭边切球时顺畅得很,连越沙坑、脱长草都不在话下,就是一到了场上便出问题。

为了克服对短切的心理障碍,俺特意尝试着在果岭外将劈杆当推杆用,就像用推杆头远距离敲球一样,先想办法能比较干净利落地将球“切”起来再说,不考虑落在哪里;下杆前反复暗示自己:这不过就是一个把地上的小白球轻轻击出去十几码远的小游戏,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一点都不难的;管他站位是不是符合“书上”的要求,只要找到那种能把球击出去的感觉就行。

多实践几次后,效果慢慢出来了,最关键的是心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遇到需要在果岭边切球的情况时,不仅不再“心虚”,反而隐隐会有一种自己给自己“作秀”的冲动——又有机会切上一杆漂亮的!争取再来它个一切一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