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乐军被DQ想到的
(2009-04-01 08:13:12)
标签:
休闲 |
分类: 规则探讨 |
因为平时喜欢在网上看一些关于高尔夫方面的信息,原来就知道前足球运动员邓乐军是北京演艺人协会全明星球队的队长,水平非常高,高得已经具备能力跳出“业余爱好者”的圈子准备去打职业了。果不其然,这回铆足了劲参加中巡赛,算是在实质上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谁知道竟大大的出师不利,第一轮下来就被DQ,空有一番凌云志,奈何只能壁上观。
正如李今亮老师所说,“这本来不算是一个复杂的判决”:开球失误,小白球失踪的方向既有侧面水障碍也有一大片矮树丛,但(据新浪网的报道)包括邓乐军自己在内,同组的球友都不能“确定”小白球是不是进入了水障碍,都只能“推测”小白球可能会进水了;最后,邓乐军在没有找到球的情况下按“侧面水障碍”的情形做了抛球处置,而且是在下一个洞开球之后才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了裁判人员。
看了一下网友们的代表性观点,一种是为邓乐军遗憾、不值,一种是指责委员会对比赛场地的标定有问题,一种是怪没有裁判员去“告知”,当然也有网友对判罚本身的讨论等等。
俺想到的是关于“规则意识”和对待规则的认识与态度问题。就这件事本身来看,邓乐军真的怨不了其他任何人,要怨就只能怨自己:既然准备了那么长时间要“转职业”,则除了苦练挥杆之外,对规则的学习也应该列入必修功课;这种学习一方面当然是针对规则知识本身的学习,像类似于上面这种情况的正确处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对规则问题的正确认识,不要以为在场上只需尽量拼了命在计分卡上能少几杆就可以了。
像邓乐军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不是什么高难的规则问题,平时我们下场打球分分钟都可能发生;对这种开球失误,除非是能够“确认”球已经进了水障碍(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否则按规则便必须先打“暂定球”;邓乐军遇到的情况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际上站在发球台上的所有人都无法看到球的落点,包括邓乐军本人和他的同组球员”,有网友便因此而认为不能说邓乐军违规了——但这个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恰恰就是因为大家都不能肯定球是不是已经进了水障碍区,才存在球在水障碍区以外遗失的可能,才必须打暂定球。
俺觉得赛事裁判人员的现场处置是值得称道的,至少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遵不遵守规则的结果将直接涉及到比赛的公平性:假定是四杆洞,如果并不能确定进水了而选择按水障碍规则抛球,则第三杆便能攻果岭,高水平的还可能一杆把小白球放到旗杆边救帕;如果严格按规则处理,则至少要第四杆才可能攻果岭,怎么的也得+1,除非运气来了直接干进洞,而且还要保证暂定球不再出现失误——两种情况的利益差异再明显不过。
其实,如果邓乐军在备战时能多关注一下规则方面的问题,完全应该可以避免现在这种让人欲哭无泪的结果:你可以不知道这规则那条款的(高尔夫规则确实太复杂),但你如果知道球员在场上随时可以请求裁判的帮助,包括遇到同组球员发生争执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现场遇到的情况时等,怎么会被如此痛苦的DQ?甚至在上了果岭后都还可以请裁判员到现场进行判定,那样也不至于被DQ——邓乐军最终被DQ不是由于不该抛球时抛球了,而是因为在下一洞开球前没有及时纠正错误!
顺便说一下,如果中巡赛的委员会在现场组织工作方面考虑得再细致一点、人手配置得再充分一点,譬如在那个洞的发球台视点盲区(尤其是还有水障碍存在)设一个观察员,则情况就可能好得多。当然,这决不是一个能为邓乐军开脱的理由,正如李今亮老师所言,“球员必须根据场地的标定情况来决定自己的处理程序,这是一个职业球员应该知道的起码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