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的威力
(2009-01-29 20:17:27)
标签:
休闲 |
分类: 规则探讨 |
球场开在家门口就是爽。悠悠哉哉,不慌不忙,一天一场,这年过得!特别是S老弟,千里迢迢从寒冬北国来到这温暖的南方海滨小城过春节,能天天在球场上泡着,可着实过足了球瘾。
哥俩PK打小费,俺让5杆——要是都正常发挥,这5杆只能算俺的“友情赞助”,因为老弟的球龄就是俺的一倍,俺基本是孔夫子搬家一个字:书(输)。没办法,人家是老弟么,咱多少得有那么点“高风亮节”不是?何况还不是完全没有“赢”的可能。
今天很是不对劲,一开杆,形势就越来越恶劣。才4个洞下来,S老弟竟是一路潇潇洒洒抓帕,俺勉勉强强才保住平均每洞+1,连让的杆一起,这就整整输出去9杆了!俺不禁颇有点纳闷:这老弟今天可真够神勇的了,连那个170码的三杆洞顶风开球也照抓帕不误,这可不知道他要什么时候才会冒出“差点”来?
接下来,是一个稍有点右狗腿的4杆洞,距离本就不长,再加上顺风,只要别把小白球干到左侧的沙道里去,其他都没什么明显风险;俺开球还算争气,第二杆到果岭也就剩下70码左右了;S老弟终于“出状况”,开球右曲,下水去了。俺一看有门:这个洞至少应该能“止血”了吧?
俺们是打的“球场规则”,S老弟的小白球下水处是侧面水障碍,红桩两杆范围抛球的位置正好是一大面积的斜坡,离果岭的距离倒是不远,120多码的样子,但只能直接从水面的上方进攻。S老弟一开始大概也没有太当回事,不急不躁的抛了两次球没能停住,还知道按规则可以“放置”球了,找一比较好下杆的地方稳稳当当把小白球放好,站位,试挥;看他那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俺站在一边暗暗嘀咕:看来这个洞最多也就能捞回一杆而已。
S老弟挥杆击球。方向不错,但打短了十来码,不幸又在果岭前方下水;再放一球原地重打,嘿嘿,还是下水!S老弟这下是真急了,再补救时不得已只能采取最保险的打法,先将小白球往左打到了果岭前的短草区,最终是8上1推,+5!俺也没有能够充分抓住这一突如其来的大好机会,弄了个+1,但终究是一下子捞回4杆,够意思了。
再下来是一个185码过水的三杆洞,大顶风,得按加30码打!俺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掏出18度铁木杆,心里面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下水,只是盼着能从红桩处下水就好;结果这一杆出去还来了个“又直又远”,虽然直接打过了旗杆得有20来码,但毕竟小白球还是在果岭上,暗呼万幸!S老弟干脆掏出了一号木,距离倒是够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又来一个右曲,明显滚到水边去了!
过去一看,S老弟的小白球虽然没有直接下水,但停在一片碎石上,没法打,而且已经进了黄桩区。俺转了一下念头,马虎一点吧,不要他回去重打了,友情处理,允许在附近能下杆的草地上抛球;S老弟闷不做声,明显是情绪受刺激大了,抛球后竟连续三个蛙跳,等上得果岭时,已经5杆完事了!更让他雪上加霜倒透霉的事还没完:俺20来码的大下坡带左拐右弯推杆,本来是打算3推搞掂的,结果连滚带爬直接进洞抓鸟,把S老弟弄的那个沮丧!
后面的情形就不细说了,S老弟一路垂头丧气,整个后半场都一副气鼓鼓不服气的样,越打越烂,失误连连,时不时还嘀嘀咕咕、嘟嘟囔囔的,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俺对规则要求太高,对抛球位置不应该那样严格:“抛球大概齐就行了”,“我们又不是打职业的,怎么能按职业规则来要求”,“都是这什么破规则把节奏搞乱了”,“你这不是靠技术取胜,是靠规则”,如此等等。
俺一边暗笑一边叹气。笑的是老弟太也沉不住气,叹的是对规则问题持老弟这种类似态度的实在是大有人在!是啊,仅仅“两杆范围、不更靠近旗洞”这一抛球的规矩,如果认真严格执行起来,击球的结果经常是“冰火两重天”:像令俺S老弟崩溃的那个洞,要按他平常的习惯做法,自然而然就选择在球道上抛球了,第三杆On果岭没什么悬念,也就是+1而已,哪至于弄出+5来?
如果真的“大概齐”,便是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的景象:下水了,二话不说便在水边平坦的球道上抛球,那管得了什么“两杆范围”?进树林没法打了,拿起来就跑到球道上抛,岂止是“两杆”?恐怕二十杆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