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杯与汇丰杯的差异

(2008-12-04 14:54:38)
标签:

休闲

分类: 高球随笔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连在现场观摩了两场世界级大赛,虽然说早已经不是高尔夫的门外汉了,但也基本谈不上真的能从那些世界顶级球员身上学个三招两式(这玩意恐怕是“看”不来的),无非是目睹大牌真容、图个过瘾而已。

什么道理俺说不清楚,但发现世界杯和汇丰杯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一是世界杯的现场观众人数比汇丰杯多了N倍。媒体报道是世界杯决赛日观众达十万,且不管这个数字的准确度如何,仅看看18个洞之间洞洞绵延不断的观众长龙便叹为观止;相比之下,汇丰杯的“人气”可就差远去了,除了老米、加西亚等人征战的少数几个洞还有那么点热闹劲外,大部分洞也就是三三两两的一些观众跟着,绝没有像世界杯那样,连想快走几步路都显得挺费劲。

看着像赶集一样前呼后拥熙熙攘攘的人群,其中还有相当多的老头、老太太、小顽童,尤其是那些显然从来没有碰过高小姐的,我着实有点纳闷:他们究竟是喜欢看什么呢?

二是世界杯的观赛秩序和文明礼貌程度远不如汇丰杯。看汇丰杯时,俺在球场来回窜了好几遍,基本上没有遇到过这一类赛事特别忌讳的一些闹心事,世界杯现场可难受多了,发球台和果岭边电话铃声大作者有之,硬挤过警戒线不管不顾者有之,旁若无人地高声评头品足者有之,随地乱扔果皮、塑料袋者有之,甚至还有躲到树林里撒尿的。

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个镜头:

镜头一  13号果岭边,好几个观众围着临时搭设的拍摄用钢架挤成了一团,有的直接爬到了架子上,有的蹲在第一层的扶梯上,还有一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小孩在架子上玩儿,小家伙时不时拿着一段枯树枝在钢管上敲几下;后来,工作人员要求大家退到绳圈后面去,反复用到的话不过是“请大家配合一下”——实在没什么毛病,但一位看起来衣冠楚楚的男士不仅不理这个茬、硬赖在那不动,反而莫名其妙地对着工作人员叫嚷:怎么中国人有你这么没素质的?弄得我彻底糊涂了:这哥们莫非犯羊颠疯了?到底谁没素质啊?!

镜头二  发球台上球员准备开球,工作人员用绳子把发球台后面的通道暂时拦了起来,一位衣着光鲜、涂脂抹粉的时髦女郎刚好被拦住,不干了,尖声尖气嚷个不休: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啊?凭什么啊?凭什么啊?我们是有票的!

镜头三  果岭上球员准备推杆,十多米处的一中年男士聚精会神在那“卡嚓、卡嚓”不停拍照;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制止,男士不得不把相机放了下来,但趁着工作人员一回头,立马又举起来“卡嚓”一下,一边还用眼神偷偷往工作人员那边溜:敢情他是知道这算犯规的!

三是世界杯现场“看热闹”的比“看球”的多。汇丰杯赛场上极少见到观众“不务正业”的,绝大部分都是伸长脖子盯着球员看,但世界杯现场则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要不是有一条条绿茵茵的球道在那摆着,还真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免费游览公园。

当然了,能有这么多人对高尔夫赛事感兴趣,不管是真感兴趣还是假感兴趣,总归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大大有助于最终去掉高尔夫运动所谓的“神秘”外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