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球心得:纠正几个毛病
(2008-11-25 07:59:02)
标签:
休闲 |
分类: 高球随笔 |
最近下练习场比较勤,又发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毛病。
第一个毛病:握杆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本就一直怀疑自己的握杆是不是有问题:只要在练习场多练上几个球,右手无名指便必定会起茧,很厚,位置在第二节指肚子的右侧面和第三节指肚子的正面;原以为是握杆太紧的缘故,但试了很多次,怎么放松握也依然如故;前些天偶尔问了一位单差点高手并经其现场检视,这才一言点醒梦中人:原来是因为握杆时右手指包住杆把太多,整个第三节指肚子都裹住了握把。
握杆太紧不仅仅是起不起茧的问题,主要是会造成挥杆过程中右手腕别扭、僵硬,大大抑制手腕的“铰链”作用,既直接影响到下杆击球时的“鞭劲”发挥,也容易弄成自然性的“用手打球”,破坏挥杆平面。
高手教我的纠正办法:要习惯于用手指头“勾”住握把。
第二个毛病:准备姿式问题。
大概是由于受“永不抬头”这一口诀的延伸影响,发现做站位准备时有明显的往下低头倾向;本来,“不抬头”是指击球后不要急于抬头看小白球的去向,但如果站位时就低着头,则挥杆过程中很容易身子下意识的上下起伏,转体也受到局促。
纠正办法:应该像老虎说的那样,站位时适当把下巴抬起来。
第三个毛病:上杆时的眼睛注意力问题。
上杆过程中眼睛很自然地跟着手臂挥动的方向往后去看,造成头部不稳、重心失衡、身体不正:这也正是哈维在《高尔夫红宝书》中指出的一个挥杆“致命缺陷”。
纠正办法:从预备姿式开始,眼睛始终盯住小白球右侧位置不要离开,直到完成击球。
当然,都知道高尔夫爱好者的挥杆动作千差万别,对张三是问题的,对李四不一定就成其为问题,但以上几点对俺确实是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所谓实践是经验真理的标准,在练习场试着纠正几次后再下场体会,实际效果还就是很不错。